盘古.doc18 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 1. 认识 10 个生字, 会写 1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 .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培养想象力,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 想象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画面,并能仿说一段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 10 个生字, 会写“创造” 5 个生字。正确认读“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 .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 想象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画面,并能仿说一段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读懂课题。 1 、同学们都喜欢读故事吗?看样子一定读过不少!那让我来考考你们。猜一猜这是哪个人物?(师描述:孙悟空,哪吒,嫦娥、后羿)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其中神话故事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2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 18 课《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师边写边提醒要注意的地方,学生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3 、同学们,读课题是有讲究的,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把课题读好? 注意听要求: 怎样读, 就回答了“谁”开天地?怎样读, 能回答盘古“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提炼中心。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 P71 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师: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黑板—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些词语。( 1) 、黑板出示: 四肢、肌肤;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血液开火车读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师:读得很准确,请你仔细观察:“肢”和“肌肤”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月”字旁。都跟身体有关) 师:对,很多跟身体有关的字都有“月”字旁。指名读“滋润”,想一想,很干燥的季节,你喝了一口水,你的喉咙就滋润了, 或者很干燥的大地, 下过一场雨, 土地也就滋润了。再读读这个词。师:一丈大约有 米,咱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大约就是一丈高。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生齐读词语。 3 、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现在我们就来试试,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边默读边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如果你找到了这句话, 就用笔把它画出来。生默读,画出中心句,师巡视。师: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 老师还看到有的同学用笔画出重要的句子, 真好! 生汇报。黑板出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 师:咱们来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2)、师: 这个句子太长了, 谁能把它缩短一些?就剩下“谁干了什么”就行了。(盘古创造了宇宙。) 但是有人说读书更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请同学认真地读成刚才那一句话, 想一想你能读成哪一个词语?把这个词语圈出来。来,谁读出了什么词语?(创造)。③师: 看老师写“创造”这个词语。请大家注意观察“创”第三笔是橫折勾,第四笔是竖弯勾,部首是——(立刀旁)。师:知道为什么是立刀旁吗? (创造需要刀斧来披荆斩棘,开辟道路。) 师:“造”,半包围结构,先写里边的“告”,再写走之儿。部首是——(走之底)。师:这又为什么? (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需要走一段艰难而又遥远的路途。) 师:谁知道什么是“创造”? (做) (做前所未有的事) (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进入课文, 看看盘古做了哪些前所未有的事情。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想象画面。学习之前的样子⑴师读一、二自然段,生想象画面。( 2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连环画? ( 3 )课文哪一句具体写了宇宙最初的样子? 生: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师:什么叫混沌? (非常乱) (看不清、分不清) 师: 遇到不懂的词语, 有一个好办法, 就是查字典。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解释的?灯出示: 混沌: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师: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解释
盘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