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学经典理论].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统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
1、指标和标志
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这种质-量-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的完整过程,虽然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独立性,但它们又是相互连接的统一过程,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

第二章
1、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的概念、比较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调查内容的承担者,是调查对象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不一致,这要根据实际调查的目的和情况来确定。
2、普查的相关内容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作用:通过普查,从宏观上看,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了解到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现状及利用情况。
优点: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搜集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
缺点:普查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所需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3、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结合运用
《统计法》中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
第三章
1、次数分布的概念
将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的总体再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归并排列,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发布分布或变量分布。
其实质是,在各组按顺序排列的基础上,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就形成一个数列,称之为次数分布数列,或简称分配数列,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或频数。
分配数列包含有两个组成要素,即分组和次数。
2、分组数列的种类
A品质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
按品质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配数列叫品质数列。按某一数量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配数列叫变量数列。
B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的概念及编制组距式、单项式数列的基本原则
按照变量是否离散变量或连续变量,变量数列又可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连续变量数列,一般是组距式的,每个组包含若干变量值;对于离散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目不多,可编成单项式,即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或每个组只包含一个变量值),如果变量值很多,应编制成组距式。连续变量数列采用同限分组法,即相邻两组上下限重叠(用同一个数值表示),采用上组限不在内原则。离散变量数列采用异限分组法,即相邻两组上下限分别用两个互相衔接的确定的数值表示,包括上下限。
3、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一些重要概念、计算
A组距与组数
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把最大值叫该组的上限,最小值叫做该

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学经典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企业资源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