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论专题》形考作业一参考答案.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论专题》形考作业一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譬喻、联想
2、社会作用、教化功能、审美情感
3、继承、革新
4、余味、滋味、韵味
·《文论专题》形考作业一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譬喻、联想
2、社会作用、教化功能、审美情感
3、继承、革新
4、余味、滋味、韵味
5、诗辨
6、识
7、水浒传、西厢记
8、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密针线
二、简答题
1、就“言”和“意”,庄子提出了“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语言作为一种表达人的思维内容的物质手段,是带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难以表达人的全部思维内容,即“言不尽意”,因此需要通过“得意忘言”来解决这一问题。他把语言看作“得意”的工具,通过利用有限的语言可以表达的方面,又不拘泥于语言文字,借助比喻、想象、象征、暗示等方法,发挥接受者的主观能动性去联想、想象、领悟无限的“言外之意”,以获得比语言文字已经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加广阔的内容。
2、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韵味说”,其基本内容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总的来说,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前者指诗歌的形象要具体、生动、不浮泛,仿佛是读者可以触摸得到的;后者指在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中还要有丰富的蕴藉,所抒发的情感含而不露,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能让读者愈读愈有发现,愈读愈有味道。
3、这一观点出自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是指文学不可能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发展,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复杂因素,都会对文学风貌的变化和文学的兴衰,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政治的盛衰对文学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2)时风与社会心理的变化往往也影响文学风格的变化。例如建安文学的时代特点。(3)学术文化思想对文学的发展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如魏晋玄学对玄言诗的影响。
三、论述题
1、“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论述文学作品的作用时提出的。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是指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政治得失、道德风尚状况和诗人的主观意图的作用。“群”即“群居相切磋”,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和谐人际关系,能起到团
结人的作用。“怨”是“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强调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不良的社会政治现象。“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项重要贡献,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它总结了我国文学在当时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诗经》所提供的丰富经验,把文学的社会功能概括得相当完整、全面,反映出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十分深刻。
“兴观群怨”说作为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呈现出两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一是特别看重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的教化功

·《文论专题》形考作业一参考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