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尿路感染
发病机理
机体抵抗力:机体局部的防御机制。
;
、溶菌酶、抗体抑菌或杀菌;
——前次尿感未愈,仅为暂时缓解,1月内再次 发作,且病原菌与前次为同一致病菌。
——前次尿感已愈,1月之后再次发作,且 病原菌与前次不同,为一新的致病菌。
临床表现
再发泌感的原因:
;
变异型菌(L-型菌);
、瘢痕形成,病灶内细菌不易清除。
并发症
肾乳头坏死:
见于严重的肾盂肾炎伴糖尿病或尿路梗阻表现为高热、剧烈腰痛或肾绞痛尿中可见坏死组织,IVP显示肾乳头区“环形征”。
治疗:控制感染、解除梗阻、治疗肾衰。
并发症
肾周围脓肿:
见于严重的肾盂肾炎伴糖尿病或尿路梗阻;
表现为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单侧剧烈腰痛,患侧可见局部隆起、皮肤红肿影象学检查有助诊断。
治疗:加强抗菌和支持治疗,必要时切开引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常规:
白细胞>5/HP,可见白细胞管型(肾盂肾炎);
红细胞正常或增加(>3/HP);
尿蛋白阴性或微量(多为小管型或分泌型蛋白尿)。
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白细胞>400,000/h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细菌学检查:
:
杆菌——阳性> 10万/ml,阴性<1万/ml;
球菌——阳性> 1000~10000/ml。
:阳性≥1个细菌/油镜,连续10个视野。
: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G-杆菌)。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细菌学检查假性结果判定:
:标本收集有误,或白带污染;标本室温放置>1小时; 标本接种或检查有误。
:7天内应用过抗生素; 膀胱内留置尿液<6小时;标本内混入消毒剂。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真性菌尿
;
;
≥105/ml;
,2次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细菌 均≥105/ml,且为同一菌种。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影象学检查:
B超:简单、方便、安全,形态学及易感因素检查。
女性IVP适应证:再发尿感;疑复杂尿感;有肾盂肾炎临床证据;少见细菌;妊娠期曾有菌尿或尿感;持续尿感,治疗差
男性首次尿感亦应做IVP
排尿期膀胱-输尿管返流检查
逆行肾盂造影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定性及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症状、体征、尿沉渣及真性菌尿。
定位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全身及局部症状。
膀胱炎——仅有尿路刺激征伴下腹坠痛。
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无尿路刺激征,细菌学检查阴性。
:病肾萎缩、肾盏变形、持续小管功 能减退。
:尿路刺激征突出,尿抗酸杆菌阳性,尿培 养为结核杆菌,IVP示肾结核病灶X线征,可有肾外结核证据,抗结核治疗有效。
:有尿路刺激征,尿检可异常,无真性菌尿。
治疗
抗生素选用原则:
;
;
、副作用少的抗生素;
;
。
一般在无尿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宜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因尿感大多数由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尤其是首发尿感,多数可以治愈。如治疗3天,症状无改善,则应按药敏试验结果来选药
一般认为膀胱炎、轻度急性肾盂肾炎可以口服治疗。中、重度急性肾盂肾炎需静脉给药。尽可能用口服治疗,以节约费用和减少平均住院日
治 疗
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 (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复方新诺明(SMZCO)、头孢霉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亚胺硫霉素、安曲南等
膀胱炎抗菌药仅尿内浓度高便可
肾盂肾炎抗菌药尿、血浓度均要高,且最好用杀菌药
治疗
第七章尿路感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