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论文
我读陈忠实
印象中的陈忠实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他的创作离不开农村与农民,饱含着乡情与乡思,羁绊着农村的前进,担忧着农民的命运与社会矛盾。陈忠实先生在那个纷纭变革的年代,犹如老农侍弄庄
在《石头记》里,我们看到了打着支援生产队搞副业的某些工厂的别有用心的干部和职工,如何利用拉沙石的副业合同大揩农民的“油水”,使干部和社员有口难言,欲告无门。
在《毛茸茸的酸杏儿》中,我们看到了保守的条条框框对自由婚姻的束缚,那甜甜的思恋、淡淡的幽怨,总能引发人们对所谓爱情与幸福的思考。
在《枣林曲》里,我们看到了被世俗偏见所腐蚀的市民姐姐,如何利用农村暂时的贫困和落后,一再唆使农民妹妹鄙视乡土,跳出农村。
把这些反映了各种各样矛盾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看,我认为,作者不仅仅是提出几个农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仅仅只是在表现几个庄稼人的乖蹇命运。他通过农民际遇的顺遂与坎坷,精神的愤懑与欣忭,来反映丰富而又复杂的人生世相,来描摹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风云。读了陈忠实先生的小说,我们的思想并不会在具体问题上流连忘返,而是总想着如何在农村农民之外想点什么,在更远更深的地方想点什么。
陈忠实先生在写作中十分注重生活的感应,观照着人在现实中的地位与命运,揭示了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迷失与怅惘。他的创作深深地扎根于农村,又远远地超出于农村,底层人的命运总能反映这个国家的症结所在。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叙述了本分拘谨的乡村教师徐慎行在解放前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解放后又历遭政治运动伤害的辗转的一生,揭示了人性解放的现实意义。我被作品中一个悬殊的数字对比所震撼:活了60岁的徐慎行,只在解放后上师范学校参加文艺演出的20天中才活得像一个人。苦难了60年,愉快了20天,这不成比例的对比隐含着一个个问号,不能不迫使人们在惊愕中去深深思索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等问题。
注重感觉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最后一次收获》,写工程师赵鹏回乡下的农家帮妻子夏收的种种观感,如同一篇反映当前社会中工农差别的小说。但细细咀嚼中,却又能品味到作者暗含在其中的对人难以自主命运的悲叹。作品的内蕴不够丰厚,像是一个拉长了的短篇,但在那轻声慢语的叙述中,蕴含着对人的细微理解与细切关注,令人在
苦涩的世情中感到一种温暖与慰藉。
纵观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的艺术创作,无外乎是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体验,而在这之中的集大成者,就不得不提到先生的代表作《白鹿原》了。《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两年的准备,四年的写作,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再版删改,终使《白鹿原》成为一部不朽的名篇。
《白鹿原》以蜘蛛网式的结构将关中地区的五十多年的战乱史、风俗史及革命史一一展现出来。外来的侵略、国共的矛盾、家族的纠葛统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为了争夺白鹿原的统治地位,一个家族的两房子孙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闹剧:巧取风水地,恶施善人计,嗣子为匪,亲翁杀媳,情人反目,兄弟相煎……如同一个民族兴衰动乱的“血泪秘史”。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有仁义的硬汉子白嘉轩,阴鸷孱弱的邪恶代表鹿子霖,聪慧刚烈的美丽化身白灵,有勇有谋的革命旗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