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不仅使药物易于粉碎,而且使药物进一步纯净,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如明矾为含水硫酸铝钾的复盐,在200℃失去结晶水,煅后凝固蛋白,增强吸水,干燥收敛防腐及抑制作用。同时炮制可以减少有害元素含量。通过对马钱子炮制前后水煎液中33种元素的测定分析,炮制后元素含量增加的有24种,含量减少的有9种,且大多为有害元素,如汞元素炮制前是炮制后200倍,而炮制后锌、锰、铁、钙、磷均高于炮制前1倍以上。这些有益元素的增加和有害元素的减少及元素内部构成比的改变,为马钱子炮制后毒性的降低及增加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的酸味果实中。低分子有机酸多能溶于水而降低含量,所以应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有机酸流失,升麻中有机酸含量炮制前后变化很大,软化切片时长时间浸泡是使其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以喷淋浸润处理为好。有的有机酸加热往往会被破坏,如山楂炒焦后,其有机酸减少51.00%,而且使其酸性降低。
、氨基酸类成分的影响
蛋白质、氨基酸多数可溶于水,炮制时遇热不稳定。例如传统的水蛭烫制不利于水、醇溶性成分的溶出,并使蛋白质变性。经滑石粉烫制后水蛭中17种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亦均明显下降。滑石粉烫制水蛭,温度达200℃以上,如此剧烈的炮制条件,对该药材的化学成分组成造成了较大影响。目前水蛭生用效优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对于有毒性的中药可通过加热使蛋白变性降低毒性。苍耳子为治鼻渊要药,但苍耳子中所含的有毒物质苍耳子苷存在脂肪蛋白中,苍耳子中毒可引起严重肝肾病变,甚至导致死亡。因此用中文火炒至焦黄时,苍耳子苷凝固在细胞中不容易煎出,可达到去毒的目的。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大多数生物碱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受热遭破坏或分解,游离的生物碱大部分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在其炮制过程中,多加醋使之成盐,而增加溶出度。用HPLC法测定不同醋制方法中延胡索含量,其中以醋煮为最高,从而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加强其镇痛作用,陈旭等用
HPLC法测定了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mg?g1),%,%,%。而对于含有水溶性生物碱的药材应注意在软化切片时,不能水浸泡时间过长。比如槟榔碱,易溶于水且能随水蒸气蒸发,长时间的水浸润使槟榔碱流失,干燥过程也可导致含量略有下降。生物碱在中药植物体内分布也不一致,在炮制时,应区分入药,如麻黄碱,分布于麻黄茎中,故炮制时要去根。莲子心中主要含莲子心碱和异莲子心碱;莲子肉中则含量甚微,故分别人药。
多糖是中药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延缓衰老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不同炮制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