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doc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 市西部,辖3镇7乡1 个国营农场, 118 个村居委会 1633 村民小组。现有方公里,有耕地 542978 亩。 20xx 年末总户数 80406 户,其中农业户数 72440 户,占总户数的 % ,总人口 336189 人,农业人口 308518 人, 占总人口的 % 。 20xx 年农民人均总收入 417 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282 元。受现有金融体制和相关政策的局限,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制约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难题。当前为我县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 只对企业、团体提供服务, 不为农民个人贷款。为农民个人提供贷款服务的就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20xx 年底,农行发放惠农卡 6411 张,发放小额贷款 3497 万元(其中甘蔗种植 3297 万元、茶叶种植 200 万元) ;有 46344 户农户在信用社贷款,贷款总额 13428 万元。二、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一) 从金融机构本身分析自从 1996 年以后,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全面撤出×× , 独家经营的农业银行也开始走商业化道路, 将营业网点撤并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段, 并将农行资金以农业为主转向了工商业并举, 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城镇。农村信用社便顺理成章成了农村金融主力军。那么, 农民能否从农村信用社取得贷款, 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信用社的意愿和行为。 1997 年人民银行颁发的《农村信用社管理规定》对农村信用社性质的表述是:“由社员入股组成, 实行社员民主管理, 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这一定义体现了国际通行的金融原则, 即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再加上一个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就完整了。这一定义同时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目标:主要为社员服务。这是合作制的初衷, 也是合作制金融与商业金融的根本区别所在。《规定》还要求农村信用社“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宗旨”。这与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经营没有冲突。然而, 由于农村信用社相对独立运作时间短, 积累的成功经验并不多, 加之在市场经济环境尚未成熟的条件下, 受地方意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制约, 与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差距较大,地方色彩在一定时间内依然存在, “商业化”倾向也日益明显,离“农民自己的银行”还十分遥远。出现农民贷款难的局面在所难免。主要表现在: 1 、资金筹措困难。尽管脱钩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快, 存贷规模有效扩张, 20xx 年存款余额达到 42214 万元, 发放涉农贷款 13428 万元,发放惠农资金 7112 户 3765 万元, 为新农本文来源: xx 注入了鲜活的力量。但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在信贷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农村信用社只有申请支农再贷款解决供求矛盾。然而,由于支农再贷款期限短( 6 个月至 1年) ,逾期罚息过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支付问题。 2 、农村信用社服务难以到位。除了前面提到的由于主观上缺乏利益驱动外, 服务半径过大, 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导致我县农村信用社服务难以到位, 也是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县城外, 我县平均
农民贷款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