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精神分析疗法
本讲稿第一页,共十五页
第一节 精神分析疗法的概述
一、精神分析的历史与现状
弗洛伊德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理论一般指他在1920年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
①意识和无意识
②压抑和抵抗 在于无意识之中。这些东西会以梦、口误、笔误、记忆错误等方式出现,病态的压抑则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即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
本讲稿第五页,共十五页
本讲稿第六页,共十五页
(二)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repression)
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亦即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
(projection)
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
(denial)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regression)
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如成年人以儿童式的方式提出各种不适当的要求)。
(fixation)
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过去的某一心理发展水平(如一成人害怕负起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心理发展水平仍如青少年)。
本讲稿第七页,共十五页
(sublimation)
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如将攻击性的欲望转化为竞技场上的拼搏)。
(displacement)
因某事物而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对象上去了(找个“替罪羊”发一通火是最常见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undoing)
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如儿童以责骂桌子碰疼了自己的手的方式抵消由疼痛引起的不快)。
(reaction formation)
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相反的行为(如拿了桌子上苹果的孩子,当妈妈询问苹果的下落时,马上高声说“我没拿”就是这样的例子)。
本讲稿第八页,共十五页
三、性心理的发展
(一)关于性本能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性的概念被扩大,它包括了与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在内。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里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
本讲稿第九页,共十五页
(二)性心理的发展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的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5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性欲满足的对象也随之变化。每一阶段的性活动都可能影响人的人格特征,甚至成为日后发生心理疾病的根源。
(0~1岁左右)
此期中,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的活动,快感来源为唇、口、吸吮、吃、吃手指,长牙后,快感来自咬牙、咬东西。
(1~3岁左右)
此期中,婴儿要接受排泄大小便方面的训练,主要为肌肉紧张的控制,快感表现为忍受和排便。
本讲稿第十页,共十五页
(3~6岁左右)
此时儿童能分辨两性并产生对异性双亲的爱恋和对同性双亲的嫉妒,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也是快感来源之一。
(6~12岁左右)
儿童性欲受到压抑,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12~18岁左右)
儿童兴趣逐渐转向异性,幼年的性冲动复活,性生活继续沿着早期发展的途径进行。
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如不能顺利地进行,停滞在某一发展阶段,即发生固着;或在个体受到挫折后从高级的发展阶段倒退到某一低级的发展阶段即产生了退行,就可能导致心理的异常,成为各种神经症、精神病产生的根源。
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四、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
(一)症状的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症状,与过失和梦相同,都各有其意义,都与病人的内心生活有相当的关系,神经症的症状是性的满足的代替物。症状既可以达到性欲满足的目的,也可以达到禁欲的目的
(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曾将其学说运用于阐述神经症、性变态、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等心理异常现象的形成过程及机制,其中对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的阐述最有实际意义。
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治疗
一、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把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看作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分析治疗的焦点应放在向病人揭示内在冲突的原因和冲突过程上,让病人在意识层面得以了解和领悟: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转化。
“阻抗”(resestance) 有有意识的,但大多数是无意识的。有意
第六章 精神分析疗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