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神分析心理学 (2).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神分析心理学
本讲稿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第1节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先驱:
1、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2、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统觉团、压抑)。
3、叔本华的“升华”、“压抑”和“阻抗”概念。1)、自我的特征:
自我既能意识到本我的需要,又能认识到外界现实的要求,因此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二者的关系。自我是服务于本我的。
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自我还受到“现实原则”——它所提供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的支配。
贯注(kathexo, cathexis)是将心理能量投入到认为能够满足需要的对象或过程上。
自我的现实性活动被称为“继发过程”。
(2)“自我防御机制”:
“焦虑”是危险逼近的警告。有三类:
A、客观性焦虑:当个人的生存面临客观性的威胁时产生这种焦虑。
B、神经性焦虑:当自我感到将被本我征服时,产生这种焦虑。
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C、道德性焦虑:当个体已经或即将违背超我中内化的价值观时产生这种焦虑。
为了应对后两种焦虑,自我必须使用“自我防御机制”。其共同点是:都扭曲现实;都在潜意识水平上操作。
几种基本的自我防御机制:
A、压抑(repression):受压抑的观念只有经过充分的伪装从而不引起焦虑时,才能进入意识。
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B、移置( displacement ):用另一个对象或目标取代引起焦虑的对象或目标。
C、升华( sublimation ):当移置表现为用非性欲的目标取代性欲的目标时即升化。它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一种妥协。
D、投射( projection):将引起焦虑的观念加到自身之外的另一个人或物上。
E、认同( identification ):当一个人因没有实践内化的价值观而感到受挫和焦虑时,他能象征性地借用他人的成功。
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F、合理化( realization ):对于一项失败或缺点不是找出它的真正原因,而是给予糨理性的、逻辑的但却是错误的理由。
G、反向形成( reaction formation):做与实际愿望正好相反的事情。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的道德力量。是指导个体行为的、内化而来的价值观。
有两个部分:(1)良心:由儿童受惩罚的经验内化而来。(2)自我理想:内化而来的儿童受到奖赏的经验。
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自我以超我所认可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要。
六、贡献与不足:
1、贡献:
第一,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第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第三,对于异常行为的解释。
第四,心理学向人文学科的渗透和普及。
2、不足:
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第一,资料收集方法的缺陷:没有控制性实验。
第二,对性的过分强调。
第三,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冗长、昂贵,效果却不大。
第四,缺乏可证伪性。
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第2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一、生平与著作:
Carl Gustav Jung(1875_1961)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之一,“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无意识的心理学》(1912)、《心理类型》(192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1933)、《集体无意识的原型》(1936)、回忆、梦和反省》(1961)等。
二、人格的结构:
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
1、“psyche”(精神)的层次:
用psyche来指MIND,有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1)意识:
意识的中心是自我。包含知觉、记忆等。意识是跟能使个人适应其环境的实在保持联系的通道。
(2)“个人无意识”:
是属于个体的。由一切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无数其他经验所组成。它们不是被压抑就是被忘记。
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
可能易于被唤回到觉醒的意识中来。
(3)“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
是个体不知道的。它包含着连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各个世代所累积起来的那些经验。
“集体无意识是从人的祖先的往事遗传下来的潜在记忆痕迹的仓库。所谓往事,它不仅包括作为单独物种的人的种族的历史,而且也包括前人类或动物的祖先在内。集体无意识是人的演化发展的精神剩余物,它是经过许多世代的反复经验的结果所累积起来的剩余物。”
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
他认为,进化论证实了所有种族的人脑结构具有相似性,说明集体无意识具有普遍性。
2、“原型”( Archetype)论:
荣格把集体无意识中的“先天倾向”称为“原型”或“原始意象”。它是心理经验的先在的决定因素;

精神分析心理学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石角利妹
  • 文件大小1.07 MB
  • 时间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