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漫溢除险和复堤
第二章 堤防漫溢除险和复堤
因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原因,不少江河湖堤防〔此处不包括海堤〕的防洪标准很低。从抗御1998年大洪水的实际看来,很多堤防面临着漫顶的现实威胁,出现了靠子堤挡水1~2m的超常择择与原堤防相同的土料加固堤身,结构简单,施工便利,有利于新老土层间的结合。
假设原筑堤粘性土料短缺,且堤防加高高度大,所需粘性土料方量大,那么可选择复式断面结构型式,以少量粘土作防渗斜墙,以砂砾石或砾卵石作支承体。也可采用土工膜作防渗斜墙。假设当地碎石料或煤矸石料丰富,亦可用碎石料或煤矸石料作支承体。
堤防加高的断面型式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拟后确定。
〔一〕按均质堤型加高
背水面培厚加高型式具有土源相对丰富、施工方便的优点,但也应注意防止新、老堤土结合面成为渗流薄弱面。
(1〕料场选择的原那么
土料的渗透系数不大于10-4cm/s;
土料的粘粒含量应与原堤土相当或略低,土料的渗透系数应与原堤土相当或略大。粘粒含量比原堤土高出较多,渗透系数小得较多的粘土,不应采用,因其不利于堤体渗水的排出;
土料天然含水率尽量接近最优含水率;
重要堤防的料场应离堤脚300m以外,或者也可在距堤脚200m左右处取压盖平台的吹填固结土,但必须尽快吹填补齐;
假设堤防附近无适宜土源,那么料场选择还应考虑运距、交通方便、造价等因素。
〔2〕堤身布置
堤身培厚加高的布置见图2-1。堤顶宽度根据防汛、交通等实际需要确定,一般3级以上堤防不宜小于6m,堤坡可拟定为1:3,经稳定计算后确定〔详见第四章〕。堤高大于6m者,背水坡应设戗台,其顶宽不小于2m,戗台的顶高程应在设计水位时的渗流出逸点以上。浸润线与渗流出逸点计算,见第三章。原堤防临水坡应按加高设计坡度整坡,背水坡那么应挖成台阶状,按1:。
图2-1 背水面培厚加高的均质堤断面示意
图2-2 临水面培厚加高的均质堤断面示意
当河道整治需要或背水坡有其他工程设置无法培厚时,可考虑在临水面培厚加高堤防,断面布置如图2-2所示。假设需在临水面滩地取土,为了保护滩地的天然铺盖作用,取土范围应在距堤脚50m以外,。土料的渗透系数应小于或相当于原堤土料的渗透系数。原堤防背水坡应按加高设计坡度削坡,临水坡应挖成台阶状,按大于1:,以利于新、老堤身的结合。培厚加高后的临水坡的稳定复核计算,应考虑设计水位降落时的反向渗透力及土体结合面浸水后的抗剪强度的降低。汛期退水时应加强对临水面培厚加高堤段的观察。
〔二〕按复式堤型加高
将原堤防按粘性土斜墙复式断面加高,其断面型式如图2-3所示。
图2-3 背水面培厚加高的粘土斜墙复式堤断面示意
斜墙土料宜选择粘粒含量小于15~30%的亚粘土或粘粒含量小于30%~40%的粘土。支承体宜选择最大粒径小于60mm级配较好的砂砾石。
粘性土斜墙底部应伸入原堤身1m,斜墙底宽约2~3m,具体可按接触渗径大于〔1/4~1/3〕的水头计算,顶宽1m,。
砂砾石堤体的背水坡也应设置贴坡排水与反滤层。反滤层的设计将在本节第二局部中介绍。
以土工膜斜墙防渗、以砂砾石作支承体的复式加高断面如图2-4所示。假设采用单层PE或PVC膜,;假设采用两布一膜型复合土工膜,~,膜两边的土工织物分别为200~250g/m2。
图2-4 背水面培厚加高的局部土工膜斜墙复式堤断面示意
图2-5 土工膜在粘性土中埋置示意
土工膜可埋置在原堤顶开挖的槽内,槽的形状尺寸见图2-5所示,膜与原堤土应紧密贴合,接触渗径应大于承受水头的1/4~1/3。复合土工膜也应以单层膜的型式埋置在槽中,否那么,带有透水织物的那一面就不能保证应有的接触渗径。土工膜在堤顶应与防浪墙相连接。假设不设防浪墙,那么可向背水面平铺50cm作封顶,土工膜上面为保护覆复层。土工膜的技术要求将在本章第三节中介绍。
假设原堤防土质疏松或土料渗透性大,也可将土工膜一直铺至堤脚,形成土工膜整体斜墙防渗,如图2-6所示。
〔三〕按防洪墙堤型加高
图2-6背水面培厚加高的土工膜斜墙复式堤断面示意
城市堤防加高,往往因场地所限,采用防洪墙型式加高土堤。防洪墙一般有钢筋混凝土挡土
最新堤防漫溢除险和复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