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8世纪欧洲中国热.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8世纪欧洲中国热

6、传教士活动
主要有四类:
①传教
②皇帝和宫廷服务
③向中国传授西学
④研究并向欧洲介绍中国
7、礼仪之争
指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人的礼仪问题上的争执
促使在华传18世纪欧洲中国热

6、传教士活动
主要有四类:
①传教
②皇帝和宫廷服务
③向中国传授西学
④研究并向欧洲介绍中国
7、礼仪之争
指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人的礼仪问题上的争执
促使在华传教士中的对立双方强化对中国传统的研究;在寄望欧洲的信件和报告以及其他著作中充分表述各自观点,这些著作引起欧洲各界人士的关注;对增进和加深欧洲人的中国知识帮助极大。
这场主要来自在华传教士内部展开的论战,极大地推动了欧洲“中国热”向纵深发展。
那时,中国的商品 抢着买,关于中国的书争着读;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 中国服装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男女老 少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国皮影;国王的情妇养金鱼,大臣的夫人 乘轿子;阔人在私家花园的中国式亭子里闲聊,文人端着景德 镇的茶碗品茶…… ——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
二、“中国热”在物质生活层面的表现:
欧洲大地上的“中国风”
装饰品、观赏品引领风尚
衣——丝绸、中式服装流行
食——茶叶成为上层的饮品
住——中国建筑的风靡
行——轿子
中国器物引领时尚
欧洲人由喜爱中国瓷器进而喜爱中国瓷器上的中国绘画和图案。这是德不高、对中国缺乏真切的了解,欧洲瓷器上的中国场景往往不中不西。
中与西的巧妙融合
西方人改进的漆器
康熙年间传入西方的漆器
18世纪风靡欧洲的鼻烟壶——玉器
乾隆年间流入西方的玉器
法国油画《天文学家》
中国丝绸
1. 茶叶与1650年引入欧洲,起初仅有少量样品供欧洲人品尝,到1667年前后才进入贸易阶段,随后逐渐成了一些欧洲国家的重要进口货物。
约在1657年,那年伦敦的一家咖啡馆首次供应茶水。国王查理二世的王后喜欢喝茶,时常举行茶会,饮茶之风便进入王室和上流社会。
18世纪初,茶在英国被誉为“所有医生公认的最佳饮料”,已成为英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2. 据说是在1648年,与英国人不同,法国人起初似乎并没有把茶当作一种普通饮料他们对茶的兴趣偏重于它的治病功效,不少法国人认为茶对偏头痛、关节痛等病都有显著疗效。
——详见《欧洲18世纪中国热》P124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国宫”
普鲁士无忧宫的中国茶亭
蒙古包式的建筑
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当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命妇们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
18世纪欧洲文艺“中国风”
一、洛可可艺术的渊源—“视 我 所 窥,永是东方”
二、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三、文学、艺术激起的反响
一、洛可可艺术的渊源——
“视我所窥,永是东方”
洛可可艺术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18世纪成为从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塑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饰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
崇尚柔和和色彩不对称的洛可可风格在形成的过程中,深受中国清代工艺美术的启发和推进,形成了“中国风”的流行时尚。
洛可可的工艺与雕刻艺术
在庭院布置、室内装饰、丝织品、瓷器等工艺特有的具有东方情调的曲线美,刺激着洛可可的艺术工艺。
二、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背景: 
启蒙运动是18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反封建思想文化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以法国“百科全书派”为核心,百科全书学派们当时从传教士那里深入了解中国的情况,发现中国恰恰是个属于自然神论的国度,对中国很快产生“热恋”。
伏尔泰
他把中国视为人类社会最好的标本,说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袤、人口最多而且治理最好的国家。”
借鉴中国政体提出“开明君主制”
关于描述中国的著作:
伏尔泰《风俗论》
魁奈《中国专制主义》
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
启蒙思想家眼中的中国
18世纪,西方开始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等,中学西渐大大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
三、文学,艺术激起的反响
 

对四书五经的解释和翻译成为热潮:

18世纪欧洲中国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药神
  • 文件大小1.62 MB
  • 时间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