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原肺水肿.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原肺水肿
本讲稿第一页,共二十四页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y edema , HAPE)是AHAD中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一型,因其比较常见,且发病急骤,情况危险,病死率高,对高原建设者、旅游者和因子、C-反应蛋白等因子,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肺动脉高压,同时交感神经兴奋,血液重新分配,肺血容量增大及机体液体潴留等因素导致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液体成分外渗,从而加重肺水肿。
本讲稿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五、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其症状、体征与一般肺水肿相同,如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大量白色、橘黄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布满湿性啰音等。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早期可能先出现 AMAS 的一般症状,如发生发绀、气促和频繁干咳,则多示为本病先兆,应予警惕。
②心血管征象较突出,部分血压增高,也可有轻或中度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期可并发右心衰竭。
③出现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时提示可能并发脑水肿。
④起病多不发热,但可畏寒,少数有低热,如以后发热渐增,常说明有继发感染。
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六、辅助检查
(一)X 线检查
多数两肺呈片状、云絮状阴影,亦可呈斑点状或结节状阴影。但浸润之程度可有不同,以肺门旁最著,向外呈扇形伸展,右侧常较左侧为重,偶有仅见一侧肺野者,或仅呈肺纹理增粗。
(二)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右室过度负荷图形及心肌缺血的 ST-T 波改变。
(三)心导管检查
示肺动脉压增高,显著者可达144/104mmHg。
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㈣血气 PaO2、SaO2明显减低;
㈤肺功能 主要表现为通气流速减小和弥散功能减退;
㈥血象 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月40%患者白细胞10000/mm3以上,最高可26000/mm3,中型粒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如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持续增多,表明合并感染。
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七、分型
近年来将 HAPE 分为以下两型。
(一)初入型(Ⅰ型)(entry or ascent HAPE)
指平原人初抵高原后发病者。
(二)再入型(Ⅱ型)(reentry or reascant HAPE)
指久居或世居高原者,去平原地区短期居住一段时间,重返高原而迅速发病者。
两型除发病方式不同外,尚有以下差别:
①Ⅰ型以成年男性多见,Ⅱ型则以青少年多见。
②Ⅰ型发病多在3000m以上,Ⅱ型则常在4000m以上。
③Ⅰ型以受凉、感冒为主要诱因,而Ⅱ型则以过劳及急速进入高原为主要诱因。
④两型临床表现相同,但Ⅱ型病情更重,并发心衰,昏迷的比率较大。
⑤Ⅱ型对氧疗效果较差,病死率较高。
两型的不同点见表14-5
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表14-5 HAPE Ⅰ型与Ⅱ型的比较
相关情况 Ⅰ型(初入型) Ⅱ型(再入型)
发病情况 平原居民,初入高原 高原居民,去平原后重返高原
发病时间 青壮年多见 小儿、青少年多见
发病高度 到高原后1-3d内易发 到高原后24h内易发
发病诱因 海拔3000m以上 海拔4000m以上
重型比率 占16% 占32%
恢复时间 平均98h 平均125h
病死率 3%-8% 4%-15%
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
八、诊断
高原肺水肿诊断标准
1 现场诊断标准
发病:近期抵达高原(一般在海拔3000m以上)。
症状:静息时呼吸困难,胸闷压塞感。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无力或活动能力减低。
体征:一侧或双侧肺野出现湿性罗音或喘鸣,中央性紫绀,呼吸过速,心动过速。
症状、体征各至少具两项始可作诊断。
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2 临床诊断标准
近期抵达高原(一般在海拔3000m以上),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
中央性紫绀、肺部湿性罗音。
胸部X线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可见以肺门为中心向单侧或两侧肺野呈点片状或云絮状浸润阴影,常呈弥漫性、不规则性分布,亦可融合成大片状阴影。心影多正常,但亦可见肺动脉

高原肺水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卓小妹
  • 文件大小1.48 MB
  • 时间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