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
这节课是小数秉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秉整数的意义,掌 握小数秉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 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 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 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掌握 小数乘小数的一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从学生练习的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对小数 乘小数的方法掌握,但不能熟练和准确的进行笔算。原因和小数乘整数的一样。
这节课我做到不足的地方是,对学生的预测有偏差。在教学中,我忽略 的一个点,就是小数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将小数点对齐相乘 的情况。这应是受到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一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影响, 因为小数的加减法学生掌握较好,因此使计算的质量受到了影响。这时我才深刻 体会到“备学生”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作业本中我还发现当积的末尾有零时,个别学生就干脆不写, 或涂掉。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书写示范,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能跟 以往的书写习惯有关。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由于今年我第一次教五年级,在练习题中出现了一道这样的判断题使 我很困惑不知道对还是错。这道题是: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 四位小数。( )这题有的老师认为是错的,也有老师认为是对的。A老师认
为错的理由是:“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不一定是四位小数。”如 0. 01X0. 02=0. 0002,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但0. 25x0. 04根据小数的性质, 0. 25X0. 04=0. 01,那么0. 01是一个两位小数。所以认为'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 位位小数,积一定是一个四位小数。'这句话是错的。B老师认为“一个两位小 数乘一个两位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这句话是对。因为“根据书中的计 算法则是这样说的'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那么 0. 25X0. 04=0. 0100, 0. 0100是一个四位小数,而0. 25x0. 04=0. 01则是对乘积进 行再处理即化简后的结果,是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 数末尾的零省去,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也认为B老师说的有道理,点 完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积的小数末尾的0。但小学基本意义 是从小数大小是否改变上去叙述的,并未指出意义上的可以等同。例:0. 0100 ,但0. 。因 此,我觉得'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这句话更加 的精确。所以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我也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否正确,所以这道题 使我很困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 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 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 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 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 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 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 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 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 ,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 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 85X59时,学生不再感到 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 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 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 59 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 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 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 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 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 我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