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帧结构研发中心测试部第 2组- 汤晓艳、张宣亮、龙会钦、彭磊 / 主要内容以太网背景 帧格式的发展关于 CSMA/CD II 帧结构及实际解码 帧结构及实际解码 II 帧与 帧比较 2 / 3 以太网背景: 以太网这个术语通常是指由 DEC 、 Intel 和 Xerox 公司在 1982 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它是当今 TCP/IP 采用的主要的局域网技术,它采用一种称作 CSMA/CD 的媒体接入方法。在 TCP/IP 世界中,以太网 IP数据报文的封装在 RFC 894 中定义。以太网采用广播机制,所有与网络连接的工作站都可以看到网络上传递的数据。通过查看包含在帧中的目标地址,确定是否进行接收或放弃。如果证明数据确实是发给自己的,工作站将会接收数据并传递给高层协议进行处理。 / 4 以太网背景: 以太网采用 CSMA/CD (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 )媒体访问机制,任何工作站都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网络。在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就是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 / 主要内容以太网背景 帧格式的发展关于 CSMA/CD II 帧结构及实际解码 帧结构及实际解码 II 帧与 帧比较 5 / 帧格式的发展 1980 DEC 、 Intel 、 Xerox 制订了 I 的标准 1982 DEC 、 Intel 、 Xerox 又制订了 II 的标准 1982 IEEE 开始研究源于 的国际标准 1983 迫不及待的 Novell 基于 IEEE 的 的原始版开发了专用的 帧格式 1985 IEEE 推出 IEEE 规范,后来为解决 II 与 帧格式的兼容问题,推出折衷的 SNAP 格式 6 / 主要内容以太网背景 帧格式的发展关于 CSMA/CD II 帧结构及实际解码 帧结构及实际解码 II 帧与 帧比较 7 / 冲突域广播域冲突( collision ):在以太网中,当两个节点同时传输数据时,从两个设备发出的帧将会碰撞, 在物理介质上相遇,彼此数据都会被破坏冲突域( collision domain ):一个支持共享介质的网段广播域( broadcast domain ):广播帧传输的网络范围,一般是路由器来设定边界(因为 router 不转发广播) / 同一个冲突域?接入设备越多冲突机率越大?用CSMA/CD 技术 / 关于 CSMA / CD CSMA/CD 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 CSMA/CD 应用在 OSI 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CSMA/CD 工作原理: 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时,边发送边继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 10
以太网帧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