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语文(知识讲座).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简述《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反驳学生的论证过程。
首先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三条理由:先王封国,说明不可伐;邦域之中,说明不必伐;社稷之臣,说明不当伐。这三条理由表达了孔子一向反对进行武力征伐,提倡以德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下,不无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对我国秦以前文化典籍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到了晚年,他贪生怕死,秦王死后,他从最初坚决反对赵高的请求到温和拒绝,再到默许以至于最后无可奈何地参与其事。或许为了保全自己是人之常情,但这不仅给他的人生添了污点,而且酿成了腰斩的下场。
归根结底,李斯这样的一个人是有他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
背诵并能默写《蒹葭》
蒹 葭 [1]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所谓伊人[3],在水一方[4]。溯洄从之[5],道阻且长。溯游从之[6],宛在水中央[7]。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8]。所谓伊人,在水之湄[9]。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0]。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11]。
蒹葭釆釆,白露未已[12]。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3]。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4]。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5]。
【注释】
[1] 本诗选自《诗经·秦风》。这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诗分三章,每章首两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迫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蒹葭〔jiā n jiā 〕:芦荻。
[2]为:凝结成。
[3]伊人:这个人。指诗人所追寻的人。
[4]一方:那一边。
[5]溯洄:逆流而上。从之:追寻她。
[6]溯游:顺流而下。
[7]宛:宛然,真好似。
[8]曦( xī ):干。
[9]湄: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10]跻(jī ):升,高。
[11]坻( chí ):水中小块高地。
[12]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
[13]涣( sì ):水边。
[14]右:迂回曲折。
[15]沚(zhǐ ):水中的小块陆地。
1、背诵默写《春江花月夜》前面十句写景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全诗由“风景”到“人情”的过渡在哪句?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背诵《宣州谢眺饯别校书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

大语文(知识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4-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