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六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一、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器
*
第2页,此课件共23页哦
*
第3页,此课件共23页哦
*
第4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二、高效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六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一、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器
*
第2页,此课件共23页哦
*
第3页,此课件共23页哦
*
第4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二、高效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
在电解质溶液中,位于电场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的现象,称之为电泳。由于不同离子所带电荷及性质的不同,迁移速率不同可实现分离。
经典电泳分离法的不足:所用
分离柱的柱径大,柱较短,分
离效率不高(远低于HPLC),
温度影响大。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技术上采取
了两项重要改进。
*
第5页,此课件共23页哦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技术上采取了两项重要改进:
;
二是采用了高达数千伏的电压。
★ 毛细管的采用使产生的热量能够较快散发,大大减小了温度效应,使电场电压可以很高。
★ 电压升高,电场推动力大,又可进一步使柱径变小,柱长增加,
★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柱效远高于高效液相色谱,理论塔板数高达几十万块/米,特殊柱子可以达到数百万。
*
第6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电泳现象与电渗流现象
电泳现象:带电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v电泳
电渗流现象: 玻璃表面存在硅羟基, pH>3时, 形成双电层,在高电场的作用下引起柱中的溶液整体向负极移动,速度v电渗流
*
第7页,此课件共23页哦
分离过程:
电场作用下,柱中出现:电泳现象和电渗流现象
带电粒子的迁移速度=电泳和电渗流两种速度的矢量和
正离子:两种效应的运动方向一致,在负极最先流出
中性粒子无电泳现象,受电渗流影响,在阳离子后流出
阴离子:两种效应的运动方向相反,v电渗流 >v电泳时,阴离子在负极最后流出,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可以按类分离,除中性粒子外,同种类离子由于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不一样也同时被相互分离。
*
第8页,此课件共23页哦
分离类型
(CZE)
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分离模式。
2.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将聚丙烯酰胺在毛细管柱内交联生成凝胶。其具有多孔性,类似分子筛的作用,试样分子按大小分离。能够有效减小组分扩散,所得峰型尖锐,分离效率高。
可分离测定蛋白质、DNA等。
*
第9页,此课件共23页哦
3.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
在缓冲溶液中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一疏水内核、外部带负电的胶束。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胶束在柱中移动。由于电泳流和电渗流的方向相反,且v电渗流 > v电泳 ,则带负电的胶束以较慢的速度向负极方向移动,中性试样分子在胶束相和溶液(水相)两相间分配,疏水性强的组分与胶束结合的较牢,流出时间长。
可用来分离中性物质,扩展了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应用范围。
*
第10页,此课件共23页哦
*
第11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三、仪器装置
电压:0~30KV。
分离柱不涂敷任何固定液,
紫外或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
(可检测到:10-19~10-21 mol/L)
*
第12页,此课件共23页哦
四、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改进方法
热效应:焦耳热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采用外部冷却的方法散热,选择合适的电压和电解质也是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选择合适的电解质降低电阻,电流低于200微安,一般几十微安。
电渗流控制: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依赖于毛细管壁与溶液间电势的极性和大小。
使用添加剂可以改变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如添加NaCl和甲醇可降低电渗流;加入乙腈则可以增大电渗流。加入反转剂,则可以改变电渗流的方向。
*
第13页,此课件共23页哦
五、主要特点和应用
高分辨率:理论塔板数高达数百万块,甚至数千万块。
高灵敏度:可检测出低至10-21 mol/L浓度的物质。
高分析速度:可在3分钟内分离30种阴离子;;4分钟可分离10种蛋白质.
试样用量少:仅需几nL(10-9 L)的试样
仪器简单,操作成本低:分析一个试样仅需几毫升流动液。
不足之处:
进样不够方便。
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
第14页,此课件共23页哦
第七节 纸层析和薄层层析法
一、纸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过程
纸层析和薄层层析也属于色谱分析法。但与其它色谱方法不同的是在分离过程中一般不使用动力源。
纸层析和薄层层析流动相的移动是依靠毛细作用。
将试样点在色谱滤纸或层析板的一端,并将该端浸在作为流动相的溶
高效液相色谱法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