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解剖生理
家禽属于鸟纲动物,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温、泌尿、神经、内分泌、淋巴和生殖等方面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了解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对正确饲养家禽、认识家禽疾病、分析家禽致病原因,以及提出动主要靠肋骨和胸骨的交互活动完成,也就是主要通过呼吸肌的舒张交替进行而实现,其中吸气肌主要为肋间外肌和肋胸肌,呼气肌主要为肋间内肌和腹肌。
气囊是家禽特有的器官,在呼吸运动中主要起着空气贮备库的作用。此外,它还有调节体温、减轻重量、增加浮力、利于水禽在水面漂浮等多种功能。家禽的气囊一般有9个,除腹气囊是初级支气管的直接延续外,其它气囊都是与二级支气管相连。正是由于家禽这独特的结构,决定了家禽独有的呼吸生理:每呼吸一次,必须在肺内进行二次气体交换。家禽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支气管和侧支气管,其中的一部分气体继续经副支气管、细支气管到达毛细气管通道区,与其周围的毛细血管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另一部分气体则经二级支气管进入大多数的气囊内。在呼吸周期中,气体运行在肺内的同时,气囊中的部分气体返回支气管进入肺的细支气管,最后也到达毛细气管气体通道区进行气体交换。
家禽的呼吸频率常因家禽个体大小、品种、性别、龄期、环境温度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如在常温下,成公鸭的呼吸频率(次/分钟)为42,而成母鸭的为110。
鸡在炎热的环境中发生热喘呼吸,常使三级支气管区域的通气显著增大,导致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分压严重偏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而死亡,因此,夏季要做好鸡舍的防暑通风工作。
家禽的淋巴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家禽的淋巴和淋巴组织在功能上与哺乳动物的一样,一方面将血管外的体液送回血液,另一方面对异抗体原作出反应。
家禽虽然也存在着淋巴管,但数量上较哺乳动物少。一般情况下,总是伴随着血管行走,而且一般是静脉,但在一些部位,如在体腔也有伴随动脉行走。
除了水禽有两对淋巴结外,其它禽类没有真正的淋巴结,而是以壁淋巴小结存在于所有淋巴管的壁内,或以单独的淋巴小结存在于所有的实质器官(胰、肝、肺、肾等)和它们的导管内,或以集合淋巴小结存在于消化道壁,如盲肠扁桃体。
家禽的胸腺是由3~8个淡红色、扁平、形状不规则的叶状物组成,紧靠颈静脉,排列成一串。在性成熟时,其体积达到最大,之后逐渐退化萎缩。在组织学上与哺乳动物的胸腺相似。
法氏囊是家禽所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主导体液免疫。鸡传染性囊病主要侵害此部位,引起家禽免疫抑制,导致早期的免疫接种失败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强。家禽的法氏囊位于泄殖腔的背侧中央,10周龄时体积最大,在性成熟后开始出现退化和萎缩。
家禽的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雌禽不像哺乳动物有明显发情周期和妊娠过程。家禽胚胎发育也不象哺乳动物那样在母体内发育,而是在体外孵化。雌禽虽有两侧卵巢和输卵管,但只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发育成熟。处于性成熟的雌禽,其发达的左侧卵巢产生许多卵泡(鸡有1000~3000个)每一个卵泡内有一个卵子,每成熟一个卵泡就排除一个卵子。由于卵泡能依次成熟,所以雌禽在一个产蛋周期中,能连续蛋,但排卵后不形成黄体。
家禽的排卵受神经激素控制,尤其是受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共同控制。光线刺激下丘脑能影响垂体的内分泌活动,因此,光照是影响禽类产蛋周期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目前在养禽业中,已成功的运用人工延长光照的办法,来提高家禽的产蛋率。抱窝(就巢性)是雌禽的一种行为活动,其表现为愿意孵蛋和育雏,母鸡每抱窝一次,停止产蛋约15天。雌禽的抱窝性是由于垂体分泌的催乳素(PRL)量增多造成的,因此,注射或埋植雌激素(或雄激素)来拮抗催乳素的产生,能终止母鸡的抱窝性。
与哺乳动物一样,雄禽也有两个睾丸,但雄禽的两个睾丸位于体腔内,在肺脏和肾脏之间的背侧。一般来说,雄禽的附睾较哺乳动物的小而不明显,被悬挂睾丸的系膜所遮蔽。雄禽缺乏像哺乳动物那样的各种附属生殖器官,外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善,像哺乳动物阴茎样明显突出的交媾器已经缺失。
家禽的交媾器官在功能上是纯粹生殖性的,而哺乳动物的阴茎却兼生殖性和泌尿性功能。与哺乳动物相比,家禽的精子要稍长3/1,但其体积却比哺乳动物的小。由于家禽没有副性腺,因此,普遍认为精清主要来原于交媾器的海绵组织中的淋巴滤过液或输精管的分泌物。雄禽的精液几乎不含果糖、柠檬酸、鳞酰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氯化物的含量也很低,但钾和谷氨酸含量高。光照、环境、温度、营养水平、龄期以及交配次数对精液的形成有影响;不同颜色的光对精液的形成也有影响,精液量依红、橙、黄、绿、蓝的次序而降低。
母禽
鸡的解剖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