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要求伴热的管道,无采暖措施,通过电伴热以达到防冻的目的.
二、本设计方案依据:
1、《工业设备及罐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方案
18
绝缘电阻
热线长度300米,环境温度75℃时,用2500VDC摇表摇试1分钟,绝缘电阻最小值为3000MΩ
3、附材的选型与用途
(1)智能控制箱:控制各回路电热带的启动,内置温度传感装置,探测管道温度,根据伴热管道所需最低维持温度,能自动,准确,科学节能地调节伴热系统的启动。 从而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
(2)电源接线盒:用于每一路电伴热带的始端,与供电电缆连接.
(3)三通接线盒:用于管道主管与支管之间电伴热带的连接。
(4)两通接线盒:用于电伴热带之间的连接。
(5)尾端接线盒:用于电伴热带末端的保护.
(6)压敏胶带:用于电伴热带于管道上的绑扎。
(7)卡箍:用于固定电源接线盒
4、管道热损表与电伴热带安装比例:
以管径为DN150的管道为例,最低极限温度为-30℃,维持温度5℃,以伴热为主,加热为辅,伴热效果为10℃左右,保温厚度均为50mm,采用15W/m型防紫外线、防酸碱腐蚀含氟材料电伴热带。
第一步:根据公式理论散热量Q1,
QT-—单位长度管道的热损失W/m
Tm——管道的维持温度℃
Ta——最低环境温度℃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K—-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
D-—保温层内径mm
δ—-保温层厚度mm
通过计算得:DN150的管道理论散热量QT=32.8W/m
第二步:管道的实际热量补偿
Q2= C1×C2×Q1 = 1××32。8 =34。44w/m
式中:
C1:管道材料修正系数:1
C2:环境条件修正系数,取1。05
其它管道计算过程同上,管线的实际伴热量及安装比例如下:
序号
管径
维持温度(℃)
保温厚度(mm)
管道所需伴热量
安装比例
本工程管道数量
1
DN50
10
50
18。3w/m
1:1
130
2
DN150
10
50
1:3
40
3
DN250
10
50
55w/m
1:4
170
4
DN350
10
50
70w/m
1:5
350
DN350管道与电热带安装比例为1:5缠绕或者直敷安装DN250管道与电热带安装比例为1:4缠绕或者直敷安装,DN150管道与电热带安装比例为1:3缠绕或者直敷安装;DN50管道与电热带安装比例为1:1直敷安装。考虑到电源接线盒、三通、两通,阀门造型个部位的预留加10%。电伴热带最大使用长度不得大于100米,考虑安装现场管道实际情况,计算回路时候按照80米电热带一个回路.
罐体伴热计算: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管径在DN600的管道,按照罐体方案处理,最低极限温度为-20℃,维持温度——15℃,以伴热为主,加热为辅,伴热效果为5℃左右。保温厚度均为60mm厚度的橡塑保温材料,采用25W/m型防紫外线、防酸碱腐蚀含氟材料电伴热带.
λ×(Tm—TA) 0.038×[15—(—20)]
Q1 = D× =1.4× =31。03w/m2
δ 0.06
式中:
λ-—-—保温材料导热系数, (查表“橡塑保温材料散热系数”)
Tm———-介质维持温度 (℃)
TA—--—最低环境温度 (℃)
δ-——-保温材料的厚度(m)
Q1----单位平方散热量(W/㎡)
D-————安全系数
实际热损失Q2的计算
Q2= C1×C2×Q1 = 1.4××31。03=
序号
管径
维持温度(℃)
保温厚度(mm)
管道所需伴热量
安装比例
1
DN600
10
50
45.6w/m
1:5
备注:低温自控温伴热带标称功率为25W(10℃时),当温度上升后,功率下降,15℃时候,功率为10-15W/M,故底层地埋管伴热比例为1:,顾采取串联形式连接每段电伴热带,接头配件部分需做好防水处理,管件阀门处做预留。
5、电热带安装系数
1) 阀门所需热线长度等于阀门系数乘以每米管道需要的热线长度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电
电伴热保温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