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时务文体”溯源.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时务文体”溯源.doc1 “时务文体”溯源[ 摘要] 时务文体自中国新闻业诞生之初就已成为新闻写作文体中较为独特的标志和典型风格, 而对于早期的新闻记者来说之所以能轻而易举的驾驭这种报章新文体, 追根溯源或许应该从中国传统策试文化中寻找原因。时务文体不同于桐城派古文, 它半文半白的风格以及对当时国情的批判和建议, 是继承了策试对学子安邦治国能力的考察, 也突破了八股文风的思想束缚,成为新闻文体中的一股清流。[ 关键词] 策试;时务文体;溯源一、“策”及其重要性(一)“策”的由来制策取士其实在汉代已经出现,但“策学”一词的正式出现则是在隋朝。公元 581-600 年间, 隋文帝以分科举人的方式取代了九品中正, 但是到隋炀帝时期才正式“置明经、进士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是科举文化制度正式确定的象征,同样也是“策”第一次出现在科举文化中。唐朝在延续隋的取士制度的同时, 也正是将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 作为常科中的固定项目, 秀才一科在唐初的要求很高。明经、进士两科在唐高宗后期才成为常科的重要科目, 力工具。这一时期, 国人的办报活动扩大了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同时也促进了报纸业务的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党的新闻事业随之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重视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 党报理论在党的办报实践中逐渐成熟起 2 来。我国近代报纸从无到有, 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这一百年, 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在这种激荡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报纸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而最初的试策内容则只是简单的经义、时务。相比唐朝的文武兼备, 宋朝重文轻武渐成为基本国策, 直到 1089 年北宋才正式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 并且考试一共分为四场。其中不难看出北宋年间对于学子们在时政方面的看法仍然很关注, 116l (绍兴三十一年)宋朝科举制度以诗赋、经义两科一直延下去。(二)策试在科举中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唐的科举雏形还是从宋开始的科举发展,“策试”一直是科举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举试场中的试策起初分为时务策、方略策和经史策三类。不过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 策学中的政务和策略两部分逐渐趋向合流, 到后期策试的分类则是经、史和时务策了。经史两大类的问题自然取自传承已久的儒家经典, 而时务策则是学子需要对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与现代新闻写作中根据现有的新闻事件或者社会重点关注话题来进行政论和时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策试、时务策在明清两代得到了高度的关注, 殿试中策问则成了唯一的考试方式, 虽然写作手法上策试没有八股的复杂, 但策文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以见解和文理取胜, 由此可见对策文需要令上位者信服, 论点、论据不可少之外两者之间也需要紧密联系。策学在清朝达到了顶峰,当然作为科举文化最后发展和盛行的朝代, 3 清朝在策学方面的研究也不容忽视, 大到全国的策试著作, 小到地方上的策学文本, 其繁盛场景是唐宋难以比拟的。时务策作为策试中较为关键部分, 在戊戌变法推行新政之后发展愈加强烈, 不仅有国人出版的《时务策对》, 西方出版的《中西时务策学大全》也丰富了策学在业内的研究成果。尽管因为科举制度的消亡以及后来八股文带来的腐朽和封建的思想束缚策学也成为科举文化中被诟病的一部分, 但从仅剩的策学文献来看, 当时存在于科

“时务文体”溯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106 KB
  • 时间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