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饭卡真暖心.doc1 暖心饭卡真暖心【素材呈现】前不久,南京理工大学有 301 名同学的饭卡上“莫名”多出了钱来。有的多出了十几块, 有的多出了三百多块。据悉, 这是该校最新启动的“暖心饭卡”项目,旨在解决贫困生的吃饭问题。 3月 21日, 南京理工大学 301 名同学收到了一份神秘礼物――每个同学的饭卡多了 元至 340 元不等的特别补助。以后, 每年 9 个月的在校时间里,他们每月都会收到这项补助,直到毕业。和其他捐助方式有显著不同, 南京理工大学采取直接将补贴款打入学生饭卡的方式, 学生无需填表申请, 不用审核, 甚至在收到补贴前, 没有任何学生知情。“这样做, 学校想在确保学生尊严的基础上, 给贫困生送去温暖。”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王虎表示, 不少家境贫困的学生因为面子原因不愿意申请贫困生奖助学金, 一些公开的评审和公示可能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那么, 301 名贫困生名单以及补助金额是如何确定的? 据悉, 南理工教育基金会对全校所有在校本科生的饭卡刷卡记录进行了数据分析, 分析区间为 2015 年9 月中旬到 11 月中旬。其中, 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 60 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 420 元的,被列为受资助对象。为了进一步增强科学性,“准援助对象”确定后, 各学院的辅导员(对 2 学生个人及家庭情况更熟悉) 对各自学院的名单进行核对。首批经过大数据圈定的 314 个名单中,最终有 301 人得到了首批“暖心饭卡”的资助。具体而言, 该校实行一日三顿、每顿 7元, 30 天共计 630 元的标准, 学生实际就餐支出和 630 元之间的差距, 就是实际补助金额。换言之, 学校是按照希望每位在校生“每顿饭吃上 7 元钱”的标准来实施点对点“充钱”的。按照这个标准和方案, 首批 301 人获得了从 元到 340 元不等的补助。王虎说, 真正的贫困生, 大部分还是去食堂就餐的。因此在他看来, 这样的筛选方式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据介绍,数据分析期间,该项目是完全保密的。“我们不想让调查的样本失真,所以前期的工作做得十分保密。”王虎说。由于学生具有流动性,该基金会将根据具体情况,增减资助对象。为了让这样的暖心工程惠及更多的贫困生, 基金会也开展了面向南理工校友和教职员工的捐赠活动,目前热心校友已经捐助了 5 万多元。【多维解读】 1. 精准南京理工大学的做法很人性化。学校通过对全校 万多名在校学生 2 个月的饭卡刷卡记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把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 420 元的学生列为受资助对象, 然后“偷偷地”给予不定额补贴。没有申请、没有公示,调查工作也十分保密,为避免错漏,还请来各学院辅导员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核对,以保证“扶贫”的精准。贫困生吃食堂多、餐均消费少, 通过饭卡记录进行辨识, 识别度好、可信度 3 高;科学精准,又富有人情。 2. 走心不时有高校行政老师抱怨:学生工作越来越难做,有时一片好心,却不被领情。也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暖心饭卡真暖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