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死去了的阿Q时代.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死去了的阿Q时代
这一段话,确实是又有些在这里欺人。而且对于革命文学作家的话语也不曾了解得。当然不是有意的。革命文学作家他们何曾主张离开现实呢?他们没有谁个写了一篇《不周山》或其他象征未来的东西,他们在过去所表现的完全是不曾离开现实。超现真正的时代的作家,他的著作没有不顾及时代的,没有不代表时代的。超越时代的这一点精神就是时代作家的惟一生命!然而,鲁迅的著作何如呢?自然,他没有超越时代;不但不曾超越时代,而且没有抓住时代;不但没有抓住时代,而且不曾追随时代;胡适之追逐不上时代,跑到故纸堆中去了,鲁迅呢?在他创作中所显示的精神,是创作的精神不一定要顾及时代,他没有法跟上时代,他创作的动机大概是在和子君“在灯下对坐的怀旧谭中,回味那里冲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乐趣”(《彷徨》一八七页)一样的回忆的情趣下面写成的。在这样思想底下所写成的创作,根据所谓自由主义的文学的范例所写成的文学创作,不是一种伟大的创造的有永久性的,而是滥废的无意义的类似消遣的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滥废的文学!
所以,关于鲁迅的创作的时代地位问题,根据《呐喊》、《彷徨》和《野草》说,我们觉得他的思想是走到清末就停滞了;因此,他的创作即能代表时代,他只能代表庚子暴动的前后一直到清末;再换句话说,就是除开他的创作的技巧,以及少数的几篇能代表五四时代的精神外,大部分是没有表现现代的!
鲁迅两部创作集的名称——《呐喊》与《彷徨》——实在说明了他自己。我们把他的这两部创作和《野草》合看的结果,觉得他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出路,始终的在呐喊,始终的在彷徨,始终的如一束丛生的野草不能变成一棵乔木!实在的,我们从鲁迅的创作里所能够找到的,只有过去,只有过去,充其量亦不过说到现在为止,是没有将来的。他所看到的何如呢?在《野草》里也就很明白的说过,所谓将来就是坟墓!因为他感到的前途只有坟墓(《野草》四一页),所以他觉到“各样的青春在眼前一一驰去了,身外但有昏黄环绕。”(《野草》九三页)于是,他也就把希望扔在坟墓里去了,他不存一点什么希望了,他的意思是说希望也是同样的空虚,还不如没有希望的好,我们可以看他的自白: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飘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野草》)
他把人生是看得这样的灰暗,他也就觉到人生的太无味道了,然而他并不想死,他还是要“我还得活几天!”(《孤独者》)他总认定“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伤逝》)不过他所以要活,不是为着前途,是要“求生”(《伤逝》)。求生就是他的渴求,然而意义是没有的,意义就是一个单纯的活着。可是活着究竟是痛苦,一面看到前途是黯淡无光,一面又觉得现实不能使自己满足,找不着出路,又不愿堕落,这结果只有狂喊几声,彷徨歧路了。他自己解剖这种心理也很精细: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

死去了的阿Q时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