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郿县之坞.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郿县之坞
十几年前,我从宝鸡出发去扶风看法门寺,途径郿县,我问陪同的当地朋友:郿坞现在怎么样了?朋友一愣:郿坞?是什么东西?我“哦”了一声,说:是董卓在郿县建的一个城堡。朋友说:不知道这个事。我说:刚发掘出来不久,你可能还没关董卓一定轻信了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宣传。王侯将相可能不是天生的,但是官宦、豪门弟子的教养、气质、视野还真不是一个乡野村夫一夜就能学会和养成的。不是坐在相爷的椅子上,就能做好相爷的事儿。此种例子,古今都有,不赘。
还是回到郿坞的话题上来。据史料载,董卓为了能在失败时快速退回郿坞,还修了一条长安到郿县的驰道,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全长130多公里。遗憾的是现在只存有一两公里了。
董卓的死是被设计的。是在去赴汉献帝的宴会途中,突然遭王允集团的李肃在路上一枪刺伤了胳膊,他从车上倒在地上的时候喊了一声:我儿奉先(吕布,字奉先)何在?吕布喊了一声:我在。话音到,枪头也到了董卓的咽喉里,即刻置董卓于死地。董卓根本来不及想一下郿坞。
吕布为啥要直刺董卓的咽喉?因为董卓出门身上一直是穿着厚厚的铠甲。
该说说苏轼的《郿坞》这首诗了。如下: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用白话解释这首诗就是:董卓在外衣里面穿着厚厚的铠甲,好像去哪里遇到谁都不怕了,(坏事做得多的人都怕死,出门就谨小慎微。)况且有储藏金银珠宝的郿坞作为退守之地,谁能奈何。天底下还有谁能像董卓这样的人物?可惜死的时候被点了天灯,灯火照得夜晚如白天一样亮。这里的“英雄”是反讽、嘲讽。末一句更是把董卓嘲讽到了极致。这里有一个问题,苏轼为什么要写郿坞?翻闲书或听传说,翻到、听到郿坞或董卓就提笔写诗了?还是“多情应笑我”?我觉得都是未必。难道宋朝就没有董卓、郿坞吗?此话题压下,我不说宋朝的事儿。
史料载,董卓死后,朝廷内的官员们商议怎么处理董卓的尸体,有人建议凌迟,有人建议点天灯。(都是惨绝的极刑。)这些官员们把心底的恶气、怒气、戾气、怨气、俗气一股脑地想释放在董卓的尸体上。最后还是觉得点天灯是最解恨的。于是就让士兵把灯捻塞进董卓的肚脐眼,点起了天灯,并且三天三夜灯火不灭。
来看一下苏辙的《郿坞》,诗如下:
董公平昔甚纵横,晚岁藏金欲避兵。
当日英雄智相似,燕南赵北亦为京。
这首诗就不多说了。形象、力量及表现力都与苏轼差一个级别。但是,哥俩写诗的动机和用意是一致的。
关于董卓的死,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及,那就是貂蝉。
貂蝉这个人物,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我不敢确定。反正在正史上是查不到的。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女,并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所谓美女,不一定是貌若天仙,是她们都“倾国倾城”了,倾国是倾覆、改变了国家的现状,也就是说,她们都用身体为政治、政权出力了。所以,美女需要政治认定,不是通过五官、身材来判定的。四大美女的其余三个都有真身,唯貂蝉可疑。如果我断定貂蝉是杜撰或传说中的演绎,估计很多人会认为我在胡说八道,因为貂蝉确实已经深入人心两千年了。还有,把传说当史实是人们的习惯,也是约定俗成,而且古今中外皆然。
前些年我看到一份资料,是郿县文化馆副研究员刘怀君在一次关于郿坞的研讨会上发言,他说:我关注郿坞多年,并未

郿县之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雪雁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