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正文
第一篇: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
摘要: 本文将日本和中国两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形式――俳句和唐诗绝句作一个对比,选取其意境美这一方面进行了阐述。文章以最具代表性的松尾芭蕉与王维的作品为例,着《过香积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终南山》)“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新晴野望》和《魏川田家》等都写出了深刻的优美意境。
、余情、纤细之美
4
松尾芭蕉的俳句和王维的诗,都不同程度地描写自然,衬托自然,以动写静,以静制动,恰到好处,让人闲情逸致,回味悠长,余情浓浓,尤其其中的纤细之美,细腻生动,令人遐想与憧憬。当然,王维所处的年代在芭蕉之前,早了近一千年,也有的学者认为,松尾芭蕉是受王维的影响,在这里并不作过多的论述,但也丝毫不影响二者相同的意境之美。
8
基本上与字面意义相同,根据这个原则创作的俳句在芭蕉的作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例如这一首:“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译为:静寂的池塘,青蛙蓦然跳进去,水的声音呀!)这是芭蕉集中最脍炙人口之作,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芭蕉也自认为是新调的第一句。正冈子规评道:“芭蕉独居深川草庵,静思世间流行的俳谐。连歌陷于陈腐,贞德俳谐遂兴,贞门亦陈腐后,谈林又另创意境。然谈林亦不过流行一时,终非万世不易者。于是徘运亦一变,采用了长句法,杂以汉语,渐渐摆脱了贞门的洒脱与滑稽。我门第等盛唱此道,我亦时而为之,然再三再四过奇之后忽生厌倦,甚厌此体。但是既不可复归谈林的鄙俗,也不应仿效贞门乳臭而蹈袭连歌旧套,必须另创一体才能安心。这样首先要减少聱牙的汉语,尽量使用平易的国语;然而国语音多意少,因此要在十七字中充分表达我之所思,就只得最大限度地省略无用的言语和事物。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作句呢?芭蕉脑海中如起蒙蒙大雾,惘然而坐,非醒非眠。在万籁俱寂忘想全消的瞬间,窗外传来了蛙跃古池之声。这时既非自己所道,又非旁人所语,在芭蕉耳边响起了‘蛙跃入水声’的一句。芭蕉这才如梦方醒,在略为侧首沉思后抬起头来时不觉破颜一笑。”这段关于芭蕉作句时的心情的设想是很有趣的。下面与高滨虚子的评语作一比较:“以前的俳风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花鸟倒是内蕴的,从这一句开始,花鸟才被提到表面上来。”又说:“子规以为芭蕉由于‘古池’句而大彻大悟,对于把青蛙跃古池这样平凡的事也咏成俳句自己也感到惊奇。芭蕉领略自然之妙,而且功夫老道。他的兴趣之处皆在于自然,此后他的方针就是要着眼于自然。子规也想把俳句引导到描写大自然的道路上去。并且子规说这句题材平凡,实际上它暗示了芭蕉内心的感动,大地回春,樱花初绽,草木萌芽,正是所谓惊蛰之时,地中百虫都开始活动,青蛙亦然。静止的古池之水也温暖起来,于是乎青蛙跃入其中,这是四季变迁的一种表现。芭蕉常说自己以‘四时为友,而劳身心于花鸟之中’。”又说:“我家院中有一小池,内养金鱼。冬季金鱼皆潜伏水底。某天我看到漆黑的东西在水面上游,仔细瞧去,原来是何止千万的蝌蚪。过了几天,我策杖来到金鱼池畔,忽听‘嘭’的一声,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只大青蛙跳进水里去了。我顿时感到了‘古池’句,同时开始真正理解了芭蕉的名作。”从正纲子规等的话语中,我们也看到了芭蕉俳句中幽深的意境之美。从中,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某地的一座千年古刹里,有一间千年的古池,池中的睡莲在皎洁的月光中,娇脆欲滴,而周围又是一片寂静,静得那么出奇,连风声也没有,这时,忽然有一只青蛙“扑嗵”地跳进那一口水池中,水面发出的声响是多么地让人心醉呢!就连水中的仙女也会被此情此景所感动,而被惊醒。这也许就是芭蕉的俳句的意境的精华之所在吧。于是,我对这一俳句的翻译为:“月朗星稀夜,幽静古莲池。忽闻田鸡跃,惊动水中仙。”再来看这一句:“枯枝に?とまりけり秋のくれ。”译为:“秋日今向暮,枯枝有鸟栖。”虽然乍一看为消极的秋暮之作,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而是吟咏春光,表现出在闲寂的天地中自有生意的,活泼泼的世界。另有:“?一つ?つけてうれし伊良古崎。”译为:“伊良古崎冬日到,喜见只鹰击长空。”为轻快之作,这一句表现了芭蕉在旅行途中愉快的心情,特别是伊良古崎(地名,在爱知县)一带,遍植松树,此句能令人联想到晴和的冬日,飞鹰盘旋于松林上空以及旅人观此精神为之一振的情景,意境非同一般,让人回味,观察十分细致。 王维的诗,如《山居秋暝》,写山村傍晚雨后的景色,在一派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静恬适之美。他的另一类山水诗,则借对远离尘嚣的大自然的寂静境界的描写,表现内心深处空寂禅意的体验和追求。如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在高度净化
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