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1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2、教育 Blog : blog 又称“网志”, 是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 教师可以用来反思记录自己的教育经历,整合学科、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知识共享与交流,充分表达自我思想。 3 、探究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学习: 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4 、自我意识: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二是能悦纳自己。 5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等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或者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 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 、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 用以调整人与人(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 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或通过理想、信念、传统习俗以及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手段。) 7 、人生目的: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8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 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9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 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10 、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它在人们的理想中是最根本的, 起主要作用,决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是一个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11、素材性课程资源: 是指作用于课程, 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各种因素。 12 、教师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13、教师专业发展: 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 对应教师教育, 包括职前培养和职后的继续教育。 14、职业理想: 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 人们总是努力实现职业理想,以促进社会理想的实现。 15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盲目的学习”和“他(主控)的学习”。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16、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17、教师专业化: 是使教师从普通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或是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专业水平成熟和发展的状况 18、教师专业情操: 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 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 是构成优秀教师个体的重要因素, 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它包括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19、科学素养: 指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包括: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20、教材: 指由一定的育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即教科书及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片等, 还包括与教科书配套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影带、计算机软件、光盘等。 21 、课程:是知识、是目标或计划、是经验、是活动。 22、理想: 是人们对事物的最高追求, 它是有科学依据,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并通过一定努力能达到的希望和目标。 23 、信念:是理想的强化状态,是推动理想实现的动力。 1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的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