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
第1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民间艺术的最高荣誉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世界遗产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二大主轴一是有形遗产,二是无形遗产,两者间的差异从字的涵义去分析,有形遗为“女红”。
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第14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7)民间印染
周代时,染色工艺已经出现了。汉代时,印染工艺已经相当精湛,最迟在东汉,人们已经掌握了扎染技术。
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花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苗族蜡染
蓝印花布
第15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二)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由广大民众自己创造、并广泛传播于民间。民间歌舞、说唱、戏曲、民间器乐等在内的诸类音乐,统称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变异求新。
民间音乐分类:
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
第16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一、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由唱词(文学)和曲调(音乐)组成,在民间音乐的五大门类里历史最为久远,伴随着民众经历了人类社会的每个历史阶段,被马克思成为各民族的“编年史”。
民歌的题材形式主要分为号子、山歌、田歌、小调四大类。
第17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一)号子
:号子产生并使用与各种集体劳动场 合,如搬运、建筑、打渔、农事、伐木等
:
(1)内容上:有历史传说、人物故事,也有即兴编 就的生活内容。唱词加入虚词衬字,使音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2) 曲调上:鲜明、激奋、简洁
(3)歌唱形式上:“一领众和”或“众领众和”
:“举重劝力”,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 ,鼓动劳动者情绪。
(二)山歌
:山歌是山野之歌,主要在山区、高原及草原,也是在劳动生活中咏唱。
:
(1)体裁上:悠长、自由、奔放,随意性强
(2)鲜明的地域性:每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高原山地几乎都有代表性的山歌歌种。
第18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三)田歌
:流传于长江、汉水流域广大稻作区
:
(1)内容方面:传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均可入篇。
(2)体式方面:篇幅长大,一般用“套曲”结构。
(3)歌唱形式上:采用领合手段,但不受种田劳动动作制约。
(4)演唱者方面:歌者不参与劳动,半职业性的歌手。
:从早到晚一直与田间劳动相伴,调节情绪
(四)小调
:完全脱离了劳动,主要在茶楼、酒肆、书场演唱
(1)结构匀整、旋律婉转典雅、内容充满世俗情调
(2)形式方面:分节歌唱
(3)演唱者方面:为职业、半职业歌手
第19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二、民间歌舞
民间歌曲与舞蹈相结合,构成“民间歌舞”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舞,大多是载歌载舞,歌舞并重,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
音乐专曲专用
变通使用
第20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三、民间器乐
民间器乐是用民间乐器演奏的音乐。
民间音乐中唯一不直接与文学(唱的)相结合,仅通过乐器作为演奏工具构成的特殊类别。
广泛应用于民间生活:节日、婚礼、葬礼、祭祀
第21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一)中国传统乐器,大约有四五百种
:
吹奏乐器,如笙、唢呐、笛、箫、巴乌、葫芦丝等
打击乐器,如鼓、锣、钹、板、钟、磬等
拉弦乐器,如二胡、板胡、京胡、马头琴、萨它尔等
弹拨乐器,如琴、琵琶、三弦、冬不拉、热瓦甫等
(二)民间器乐表现形式
自娱性的演奏
有三种用途:
为婚、丧、节日喜庆活动助兴
为曲艺、戏曲伴奏的乐队
“雅集”型乐队
第22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四、民间说唱音乐
民间说唱音乐融文学(说、念白)、音乐(唱腔、伴奏)、戏剧(动作、表情)于一体。
“讲述故事、描写人物、状物写景、抒发感情”
民间说唱音乐分类
(1)以说为主 →评话、相声、快板书
(2)以唱为主 →鼓词类、弹词类、时调小曲类、道情类、牌子曲类、琴书类、走唱类、杂曲类
好来宝(蒙)太平鼓(满)琵琶歌(侗)大本曲(白)
宴席曲(回)果哈(苗)蜂鼓(壮)四弦弹唱(彝)
冬不拉弹唱(哈)
第23页,共10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五、民间戏曲音乐
民间戏曲音乐是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腔和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