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设计规范
模具设计图面制作
模具等级 &钢材之选用
模 座
公模与母模
灌点及流道系统
排 气
滑 块
顶出系统
控温系统
模具设计检查项目
模具设计图面制作
所有模具组立图需能完整表示出模具结构 , 3/4.
当需要微动开关控制模具动作顺序,以保护模具时,必须确实将其安装妥当
导套底部要有良好之排气槽.
■^1
侧滑块退至行程底必须有固定块固定其位置,不可使用弹簧定位柱或过小之螺栓
模板之间连接至少需要3~4个沉头螺丝,并且超过50磅的结合力.
每块模板四周边缘需加上 C2倒角.
模具装置有油压缸,冷却水路接头,电子接头等时,如妨碍模具安置则需有垫脚 以确保模具正确放置方向.
开模行程必须容许成品可落下及机械手臂操作.
模脚于操作员侧面,必须加工模具标签凹槽,以便装置财产标签.
模具无论大小组,公母模分模面处制作锁模块(1~4个),以防止模具吊运过程中模 具开启.
.
一 MACHING
I DISTANCE OF OPEN MOLD ,
一 —I
f I I 1
1 [
公模与母模
公模仁与母模仁须刻字表示出基准边.
公母模仁硬度必须高于HRC50,易断裂的局部或较厚除外
I □ 1 E T
模仁尽可能不分割镶块,以防止毛边过多•但一些RIB较深/较多的可以考虑加
.
,~2 °,所有拔
所有拔模方向的产品侧壁均需加拔模角
L
I 「口 £
模均需减肉加铁,以便后续修模.
FT
_L
FT
模具不可含有斜顶出结构,
公模仁分模面处比模座表面高 ,母模仁分模面处与模座表面相平
所有靠破面侧壁需有至少5°拔模角度
公母模仁精加工前要测试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最后抛光方向须与脱模方向相同,公模表面粗糙度比母模表面粗糙度至少低一级 以便成品不黏母模.
BOSSL底部可做成圆入子,
隙不超过 ~.
I □ 1 E T
重量超过20Kg的模仁要做至少2个工艺螺丝孔,模仁四周倒C2角,以便加工搬运.
,不可直角转折,须用R,角度或曲面
过渡,,一般要做偷肉,以防产生消水现象.
I □ 1 E T
I □ 1 E T
,为便于充填,~ C
角或R角.
RIB,,长径比一般不超过15,长径比超过5时,开
~ C角或R角. 长径比=B/A或D/C
I □ 1 E T
I □ 1 E T
对于公母模相靠破部分,为防止公母模错位,~
.
I □ 1 E T
灌点及流道系统
流道设计不可有直角转弯现象,应以圆弧改变方向.
流道大小,以成品重量,进料点数量及流道长度为考量依据.
流道断面形状采用梯形结构,宽厚比一般为3:1~1,底部倒R1~3,侧面单边做5~10° 、分流子的斜度根据成品重量,流道大小而定,一般为5~100.
—~ 10
,靠破,形状较多等不易充
填的部分,,如中间有靠破部分,须 采用搭接促进淌流,并选在易于充填产品的地方.
流道,灌点尺寸位置需经由模流分析决定,当无模流分析时, 图面需有进料点放大图,并详细标示尺寸.
流道末端,GATE对面,大的靠破处及模流分析不易填饱的部分尽可能增加冷料井 ,
I □ 1 E T
冷料井要有1~.
-
一 J *.. ■
I □ 1 E T
7. 進料點應選在有利於沖填、
流程較短、不會對型芯產生直接沖擊的地方。
id 丁 E
• □□ I
排气
气槽一般开在公模上,而不开在母模•~.
流道的转折,尾端处,冷料井处,靠破处,模流分析不易填饱的部分均需开气槽•
气槽不宜开在冷料井
压铸模设计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