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 年教育理、心理素质和社会任务。
17、素质教育的意义:
①它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
②它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③它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18、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①改变教育观念。
②转变学生观。
③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④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
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9、学校教育制度及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
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
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和学校的结构。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1922 年颁布壬戍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学制。
20、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展、大众化及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⑥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⑦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⑧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①学会共同生活
②学会认知
③学会做事④学会生存。
21、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
用。
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③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22、教师的职业角色: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示范者角色
④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⑤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学习者、学者角色。
23、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⑤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24、教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核心)
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2)教师的知识素养:
①政治理论修养
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⑤丰富的实践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②组织管理能力
③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④较高的教育机智
(4)职业心理健康:
①高尚的师德
②愉悦的情感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健康的人格
25、教师威信:
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结构:包括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
26、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①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③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④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⑤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27、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①师范教育
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③教师的在职培训
④教师的自我教育
28、学生的特点:
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9、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30、师生关系的内容:
①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②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③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1、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①专制型
②放任型
③民主型
师生关系的作用:
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32、怎样建立新型师
2018年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