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
1
摘要
谈起曹禺,我们很快会想起?雷雨?,说起?雷雨?,我们很快会想到周繁漪。在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中,繁漪是剧中的典型人物。作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可以说,她原本美好己的夏天已经过去,生命的晚霞早暗下来了。繁漪是“五四〞之后,受过现代教育的新潮女性,具有追求自由,追求独立的个性解放的思想。面对周朴园的训斥,繁漪敢当面顶撞说:“不,我不愿意。〞她敢于说出自己的心声,敢于与封建专制作斗争。但她跟周朴园结婚后被禁锢在封建家庭的牢笼里,十八年来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空气,人性受到了压抑,直到周朴园前妻所生的儿子周萍从乡下来到这个家。周萍痛恨周朴园的专制,对繁漪说:“愿他死,就是犯下了乱伦的罪也干。〞3这带有引诱的话,燃烧了繁漪被压制的热情,她需要爱,她能爱。“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4周萍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欲望,她将这点爱看作全部的希望,牢牢抓住不肯放手。处处表现出了一般女子所没有的勇敢。
为了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得到爱,她竭力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她敢于与旧社会,旧家庭作斗争。她如同一团火,为了生命中的一丝阳光,宁可消灭自己。她渴望自由,就像久旱之后盼着甘露。她顾不得封建礼教的“桎梏〞,顾不得乱伦的罪名,她要拼命的逃脱这个摧残自己灵魂的“井〞,逃出那漆黑而残酷的“黑暗之渊〞。不自觉中以自己感情的殉葬把个性解放与反封建的旗帜举到自己所能到达的最高度,然而她却终究没能挣脱封建的枷锁,在时代大潮的拍打下经受不住考验,从理想的高处坠落,走向消灭。
“男尊女卑〞是中国数千年来盘踞在广阔国民意识深层的观念,女人只能顺从,只能是弱者,不能有半点对抗,随着20世纪剧烈的社会变革,唤醒了一些沉睡的反封建女性。繁漪那么是那个年代唯数不多的个性派的女性的代表人物。她读过一些书,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成为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试想,在一个根本不被当女人看,不被当人看的家庭里,四周是窒息的空气,没有一点新鲜空气,繁漪为了抓住一根活命稻草,追求自己的爱情,难道没有她的合理性吗?曹禺说:“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争。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么?
6
〞繁漪的这种叛逆性一直贯穿整部剧中,而且越来越锋利,越来越剧烈,最后终于完全撕碎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刀子“雷雨〞般的性格。
在?雷雨?整部剧中,繁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就有四处。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繁漪喝药。这次繁漪的对抗性是表现出来了,但这属于消极抵御。这可以从她的语言中看出来。如:“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5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虽然这主要不是为了周朴园。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繁漪去看病。这次繁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仆人催繁漪去看病,繁漪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繁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回楼上去了。这次冲突中繁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因为最后他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第三次冲突是繁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这次繁漪的对抗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周朴园的每一次问话的答复,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骇异,最后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繁漪到楼上去,但他得到的答复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6这可以看出优势转到了繁漪一方。第四次冲突是在剧尾。这次繁漪更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揭开了他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也可以说,繁漪是周朴园严酷家长专制的掘墓人。
7
〔二〕繁漪的软弱性
繁漪虽然具有强烈的对抗精神,但她却是一个从封建社会走出来的女人。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对抗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她虽然受过一点新的教育,但在她身上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这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真正的个性解放。尽管她和周朴园的结合是无爱婚姻,但她一直依附于周朴园,一直屈从于周朴园的家长权威,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无法离开家庭,可以说一旦离开就无法生存下去,不得不软弱的在孩子面前喝下了那难以下咽的苦药。她在周公馆屈辱地生活。而她对周萍苦苦的哀求更能显出她的软弱,为了留住周萍,她委曲求全哭泣着说:“萍,好了。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我从来不肯对人这样低声下气说话,现在我求你可怜可怜我,这家我再也忍受不住了!……〞7从这里我们可以
最新论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