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工程 量人 及 配置⋯⋯⋯⋯⋯⋯⋯⋯⋯⋯⋯⋯⋯⋯ 1
三、平面控制 ⋯⋯⋯⋯⋯⋯⋯⋯⋯⋯⋯⋯⋯⋯⋯⋯⋯⋯⋯⋯⋯⋯⋯ 面直角坐标系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的首级基准。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中,应能准确迅速地恢复各轴线的位置,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矩形控制的施测中,其四角顶点用经纬仪测每角的顶角为 90°,每角用 2个测回,其误差不行大于±9″~15″,四角的总和为 360°,其误差不得大于±20″,四边的距离量距精度为 1/5000L 。对平面控制的四个顶点,设立牢固的标志。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对标志的影响,对四角顶点的观测要定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四、高程控制:
因施工场地狭小,水准点的设置很难,根据现场实际设置三个水准基点,进 行连网观测,其 闭合差小于 ±6mm( n 测站数)。按测站数成正比例进行闭合差平差调整,使之各点都得出准确的调和数据,以便在施工测量使用过程中互相校核。
五、竖向控制:
根据实际情况,建筑物的垂直度计划采用内控法,作为该工程的竖向控制方法。在内控法施测中主要用苏州一光激光铅垂仪对主楼主要控制线进行天顶、天底投测法投测,其精度要求如下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4
1
2
3
4
主体每层轴线尺寸偏差
3
主体封顶总垂直偏差
± 25
楼层标高偏差
± 10
沉降观测闭合差
± 4n(n 为 观 测 站 数 )
表一
六、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
a、 沉降观 测点的位置在 每栋高层 底层的 四角且每 10m 至 20m 处,设置详见沉降观测布置平面图 。 观测点的 埋设形式如下图所示:
磨圆
-
50
100 80
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
b、基辅尺,读数允 许偏差为 ± 。
c、 基辅尺 高差为 ±。
d、闭合水准仪路线闭合差为 ± 4n 。 (n为测站数)
e、水 准仪的I< ± 15 ″ 。
〈2〉水平角的施测:
a、水 平角的观测为3个测回,测回差为9 ″ 。b、要 消除仪器的光学对点误差。 对点时,必须将
5
对点器镜对着相对方向,反复转向对点,消除光学对点误差。
〈3〉垂直度的投测:
a、 视准线 必须与仪器机纵轴重合 。
b、 主体测 量精度 达到规 范要求 。
七、主体工程的施测作法:
地下室测量用全站仪测量出各个轴线。测量方案从地下室施工结束后开始。在基础工程施工前在大厦的西面建立场外测控网络,根据现场的情况分别将建筑物平行引测到道路两边,控制网的建立精心施测,精心计算,施测的各种数据要符合测量规范的规定,正确无误建立起轴线外控制网络,其精度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物的施工测量效果。
八、建立轴线垂直引测基准网点:
在地下室施工结束时,根据图纸轴线关系,在 ± 楼板砼上,每栋塔楼精确埋设 200×200×10 钢板四块控制点的测量标志。精 确测量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度数。距离须用检验过的钢尺丈量,角度应用经纬仪(J2 级的精密仪器)测量,在 A、B、C、D控制点,分别作标记,反复测各点的尺寸,角度无误整理成原始资料,做好每次投测复核的基准原始点。在 四块钢板位置上,根据控制点布置尺寸,在底层组成边长为定长的直角四边形 ABCD(矩形),测出各柱到轴线与此矩形的方位关系,作为向上各层投点进行楼面放样,校正复核的原始资料。
九、对主楼各层轴线的投测:
6
〈1〉投测点设置后,在每层楼板各投测点处,须留置 200×200 孔洞供激光铅垂仪的光线通过。采用天顶天底竖向贯通投点法,将仪器安置在控制测点上,调平,在浇好的砼楼面预留洞口上安装扣件夹板,用仪器校正夹板上圆心点后上紧螺丝,作为楼层柱、剪力墙轴线放样的依据。
2〉在天顶投点过程中,为了消除仪器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应将仪器在水平方向作 360°回转,反复调平水准管轴,使仪器在 360°范围内水准管轴绝对平行,对仪器的对点器回转 90°、1
建筑测量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