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70-71页(例1和例2)。
教材内容的解读:
例1介绍了较简单的“抽屉问题”:只要物体个数比抽屉个数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个物体。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浸透
“建模”思想.
3、经历从详细到抽象的探究过程,进步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展考虑和推理的才能。
4、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敏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杯子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
师: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规那么是:老师转身过去,闭上眼睛,在座的同学中任意三位同学悄悄站起来,又悄悄地座下去,然后,老师转身过来,猜出哪一位同学站起来。好不好?
师:XX同学是你站起来了,对吗?(学生答:不对)
师:老师是猜不对的,但可以肯定地说,站起来的三位同学中,至少有两位同学是同性别的。对不对?
师:假设是将这游戏继续进展下去,站起来的三位同学中,至少有两名同学是同性别的,这结论仍成立吗?
师:这游戏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去研究这个原理。
(,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猜测,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看,边摆,边把不同的放法记录下来。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
况,师板书各种摆法。
师:请观察,这四种不同的摆法中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根小棒)
师质疑:这种摆法中(4,0,0)有两个杯子是空的,为什么说有2根小棒?又追问:这里有4根小棒,不是两根,怎么解释?(这里的“至少”是指在物体个数最多的抽屉中找到最少的物体个数,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要引导学生理解两层意思:一、总有一杯子是针对三个杯子而言的,即是在观察全部抽屉的根底上的;二、理解至少是什么意思。)
师:出示有5根小棒,放入4个杯子,会怎样?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猜测后,师: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正确呢?
师:要像上面的例子,通过操作,把不同的摆法全列出来,是花相当多时间的,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简便的摆法呢?
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商量,摆一摆,找一种更简便的摆法.
让一名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摆法.
师:这位同学是怎么分的?(平均分)
师:平均分这方法真是神奇,只摆一次,就验证了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谁再来说一说,平均分是怎么分的?
师:下面同桌之间像刚刚那位同学说的,互相说一说。
师:这平均分的方法,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师:假设是7根小棒放进6个杯子,会怎样?
师:那么100根小棒放进99个杯子,会怎样?
师:像这种情况,观察小棒的根数和杯子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抽屉原理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