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花纹背景
术后护理
(1)心理疏导:术后患者暂时失去自主活动能力,会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正性的心理疏导,及时消除患者心理障碍,适时施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接受并积极蓝色花纹背景
术后护理
(1)心理疏导:术后患者暂时失去自主活动能力,会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正性的心理疏导,及时消除患者心理障碍,适时施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体位:将患肢小腿抬高10°~20°,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必要时穿防旋鞋,避免髋关节过度内收、内旋,侧卧位时双腿间应夹一软枕,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运。
(3)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患者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渗血较多要及时更换敷料。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一般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术后24h或8h引流血<50ml时可拔除引流管,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
(4)饮食指导:合理营养,对术后机体功能恢复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便秘。
(5)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文献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45%~70%,静脉血栓的后果不尽相同,轻者引起下肢肿胀、疼痛,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功能康复;重者可因肺栓塞而导致死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鼓励患者在床上主动活动踝关节、膝关节或给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MP)锻炼。病情许可时应及早下床,扶助步器练习行走。临床治疗上还应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
(6)预防关节脱位:术后假体脱位也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人由于缺乏运动协调性和准确性,及肌肉力量减弱,更易出现脱位。术后患者足穿“丁”字鞋,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要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是否有异常疼痛,触摸手术部位有无异物突出或肿块等。指导患者正确翻身(两腿间夹一个枕头)、取物。下床及功能锻炼要避免患肢内收屈髋。
(7)预防肺栓塞: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情况。但有些患者缺乏典型症状或无症状,不注意时易被忽略。典型表现为脉快、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改变嗜睡。预防,抬高患肢,预防感染和防治休克,给氧。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治疗,呼吸支持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镇静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抑肽酶、利尿剂,严格控制晶体液量。
(8)预防压疮:观察患者的疼痛的部位,注意尾骶部皮肤情况。定时翻身、抬臀。
术后指导
1、功能锻炼方法:(1)第一阶段(术后2-6天)。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①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②踝泵运动(屈伸)。③臀大肌、臀中肌等长收缩练习,即收紧臀部肌肉,维持着从1数到5,再放松。④上肢肌力练习,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如拉吊环)。(2)第二阶段(术后7-14天)。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①仰卧直腿抬高运动,抬高小于30度。②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③外展运动,把下肢滑向外侧,越远越好,再收回。④坐位伸髋屈髋练习。⑤屈髋位旋转练习。(3)第三阶段(术后14天以后)。坐位到站位点地训练。(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开始逐步负重,非骨水泥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①站立曲膝。②站立外展髋部。③站立后伸髋部(向后伸)。④步行练习(术后6周)。患肢不负移步,健腿先迈,患腿跟进,拐杖随后。在上下楼梯时要求“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
2、出院指导:①与病人一起制定出院后训练计划,要求每日按时完成,制成小册发给病人,并定时电话访问。②指导家属配制能增强体质,促进伤口愈合的饮食。③掌握休息与活动标准。④指导病人术后6周勿交叉双腿,勿卧于患侧,如侧卧,双膝间庆放一软枕,勿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勿前倾,勿弯腰拾东西,无论何时,术后坐一定要使低于髋部,避免侧卧三个月,勿下蹲,勿在床上屈膝而坐。⑤告知病人如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病灶,应及时应用抗生素,避免血行感染假体。⑥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⑦术后定期复查的意义和时间。
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常规
1. 心理护理:鼓励和帮助病人解除痛苦,安心静养,树立信心,配合治疗。2. 生活护理:(1)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洁净。 (2)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 (3)戒烟。 (4)取舒适体位,指导病人采取有效的
蓝色花纹背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