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势语的特点
手语是听力残疾人特殊的交流方式。手势语是用手的动作、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来表达意思,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形式。中国手势语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中国手势语的特点
(一)形象、生动、简洁、清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产生新词汇来表达新生事物。制定新的手势语词无疑是完善和发展手势语的首要课题。
(一)中国手势语设计的原则
.形象性原则
手势动作要直观、形象,直接反应事物的外在特征。这是手势语最大的特点,也是符合听觉障碍者运用视觉接受信息最便利的特点。因而设计手势语时抓住这一
特点才能使手势动作有极强的表现力,能比较准确地表达事物,易于学习和应用。例如:
:食极光网
,eotn
椅子:左手直立,掌心向右;右手食、中、无名、小
指弯曲与左手掌成直角,指尖抵住左掌心,仿椅子形状。
雨:一手五指微曲分开,指尖朝下,上下快速动几下,表
示雨点落下。
•通用性原则
设计一个手势语词时,必须要考虑到能否被不同地域的听觉障碍者所能接受,因此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各地听觉障碍者对这一事物的不同的手语表现形式,抓住共同特点,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
动,表示是非、好坏不肯定。怀疑是心理活动,所以手势动作就在胸前,拇指表示好,小指表示坏,好坏不肯定所以来回摆动。好坏不肯定是怀疑的核心内涵,这一手势具有共同性,符合通用性原则。再如:
*****
“病”: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搭于
另一手脉门处,如中医诊脉动作。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这都是诊治病人例行的检查内容,所设计的这一手势动作具有通用性,易被人接受和理解。
•相对稳定性原则
手势语词或动作,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相对稳定和一致。一个手势语词应只用
一个语形表示,当这个词与其他词构成一个新词或短语时,它的手势动作不能改变,要保持相对稳定,要有一个统一的基本词,也就是说一个手势语不论在什么语言环境中,都应用一个固定的手势动作表示。例如:工:一手食指、中指与另一手食指搭成工字。当表示工人、工厂、工会等词语时,这个工字手势动作不变。
“树”:双手拇、食指相搭成圆形,向上移动象征树干。当表示松树、柳树、杉树等词语时,这个树的手势动作不改变。稳定性原则,促进了手语基本词的产生,提高了构词能力。
4•适量使用手指字母原则
手指语可以准确地表达出汉语中的每一个词,但由于手语是无声的语言,听觉障碍者不能通过没有声调的手指语准确判断所要表达的词语,不容易理解其
意义,因此手势语词的创编应坚持以手势为主,手指语为辅的原则,控制手势语当中手指语的使用量。能用手势动作表示的词汇尽量采用手势动作表示,凡是难
以用手势动作表达的词语可米用借助手指字母,通过表音的方法创编把手指语结合到手势动作当中,例如,用手势动作表示各民族名称的手势,这些词很难用一个手势动作概括出来,如果用每个民族名称的首字母加上“族”的手势表示,这样便可以有一定规律可循,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汉族(H)、蒙(M)、壮族(Z)、回族(H)等。为了弥补手指语给听觉障碍者理解辨认手势语词的困难,建议拼打手势语时一定要准确显示口型以便听觉障碍者能理解。
科学性原则是指手势动作要比较准确地表达词目的含义。科学性原则亏形象性原则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如,制订手势常常要选取被表达事物的特征,而事物的特征很多,有本质的或非本质的、典型的或非典型的、易被理解的或不易被理解的,但科学性原则要强调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的、典型的和易被理解的特征,依此制订出形象的手势动作。如:
牛:一手伸拇、小指,拇指尖抵于太
阳穴,小指尖朝前,模仿牛角的形状,这是选择牛的典型特征来构思的。如
』
“蚊子”:右手伸拇、食、小指,食指尖朝下
在左手背上点一下。这个手势动作就是抓住蚊子吸血的本质特征来构思的。
(二)手势语设计的方法
手势语是形与义的符号,它代表对某种事物理解的概念。因此在设计手势语词时,除了要考虑到设计的原则外,还要考虑采用什么方式。手势语词汇的设计有以下六种方式:
•象形式
《说文解字》中许慎定义为:“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为:描摹物体形状,而线条(笔画)随着物体的轮廓而弯曲。这类手势语词是直接模拟事物的外部形状(部分或全部、动态或静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直观地表现出该词的意思和概念,使人见形知意。这类构词方式是手势语中最常用、最生动、最活泼、最易被听觉障碍者接受的方式。它又有以下几种情况(见图和说明)
(1)表示事物的全部外形
葫芦双手拇、食指搭成圆形,由下向
中国手势语的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