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还原染料染色.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还原染料染色
一、蒽醌类还原染料
举例
还原蓝RSN 还原绿FFB
二、靛类还原染料
包括靛蓝及其衍生物,硫靛及其衍生物,具有靛蓝和硫靛混合结构的对称或不对称染料,以及半靛结构的染料。(
如:还原蓝BC,高温还原会使分子中两个氯原子脱落,变成卤化的蓝蒽酮,氧化后色光变红,产品耐氯牢度下降。
脱卤现象
3、分子重排现象(异构化)
染料还原后,烧碱不足,有些染料会发生分子重排
如:还原蓝RSN,正常隐色体为暗蓝色,若烧碱浓度太低就生成难溶的紫色蒽酚酮化合物
4、水解现象
酰胺结构的还原染料在温度升高和烧碱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会发生水解,使色光、染色性能和染色牢度发生变化
如:还原橄榄绿R、还原棕R、金橙3G等
水解现象
5、结晶现象
如果染料隐色体的溶解度小,而浓度又过高,则有可能发生隐色体的结晶和沉淀现象,因而不能进行正常染色。 
隐色体的溶解度与分子中被还原的羰基数目及大小,染料亲水性基团的多少、位置,染料分子的大小及取代基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二、还原染料隐色体的上染
(一) 隐色体上染的特点
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素纤维类似于直接染料(阴离子染料)染棉。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被吸附在纤维表面,然后向内部扩散。
“两高一低”
初染率高、平衡上染百分率高
隐色体的亲和力高,染液中电解质浓度过高
匀染性低
隐色体的亲和力高,染色温度低,染料扩散能力差
需要解决的问题:匀染性
加入骨胶等匀染剂,否则易产生色差、色花和环染等疵病
三、还原染料隐色体的氧化
一般冷水淋洗(水中氧气氧化)
透风氧化(即空气氧化)
氧化剂氧化
三、染料隐色体的氧化
一般冷水淋洗
透风氧化
大多数氧化速率较快,只要进行水洗和透风就能达到氧化的目的。
如:还原蓝RSN、还原绿4G,还原绿FFB等
氧化剂氧化
有些氧化速率较慢,要用氧化剂氧化
如还原桃红R、艳橙GK、RK、黄G等
常用氧化剂:双氧水、过碳酸钠、重铬酸钠等
用于氧化速率特别慢的染料
三、染料隐色体的氧化
注意事宜
分子中含羟基的染料,氧化后要用稀酸中和,避免皂煮时染料从染物上溶解下来
过氧化现象
剧烈氧化条件下发生过度氧化现象,使颜色发生改变
例:还原蓝RSN、还原蓝5B、蓝BC等,这一类发生过氧化现象,颜色变暗并带绿光,用少量还原剂处理,仍可回复原来颜色。
颜色变暗并带绿光
过氧化现象
如何避免过氧化现象:
避免使用重铬酸盐或其它强烈的氧化剂
氧化前尽量用水冲洗或用NaHCO3液洗,以除去染物上残余的烧碱
四、染色后处理
染色后处理:水洗和皂煮
目的
除去纤维表面的浮色,提高染物的耐洗和耐摩擦牢度
改变纤维内染料微粒的聚集、结晶等物理状态,使染着在纤维上的染料状态变得更为稳定,而获得稳定的色光
提高某些染料的日晒牢度
附在纤维表面上的不溶性染料颗粒
四、染色后处理
皂煮后不但染物的染色牢度得到提高,而且色光也会有所变化。原因如下:
染料分子在纤维中的物理状态发生了变化
染料分子的异构化,如顺式、反式异构
第三节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及工艺
一、还原染料隐色体染色工艺
二、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工艺
(一)一般工艺流程
染料预还原→浸染或卷染→水洗→氧化→皂洗→水洗
(二)工艺说明
1、染料还原方法的选择
干缸法:高浓度保险粉和烧碱条件下不易发生副反应的染料
全浴法
部分还原染料隐色体的染色方法
3、氧化方法选择
氧化速率大的——水洗、透风氧化
氧化速率小的——水洗、氧化剂氧化
氧化剂氧化的方式和条件
为过碳酸钠2~4g/L,30~50℃,10~15min
~1g/L,30~50℃,10~15min
重铬酸钠1~2g/L,醋酸2~4g/L,50~70℃,10~15min
4、皂煮工艺
皂煮条件
3~5g/L肥皂和3g/L纯碱,95℃,5~10min
二、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
所谓悬浮体轧染法就是,由还原染料的超细粉配成的悬浮体溶液,直接浸轧在织物上,然后经过还原液,在还原汽蒸条件下使染料被还原成隐色体,被纤维吸附、上染的染色方法。

还原染料染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药仙
  • 文件大小1.43 MB
  • 时间2022-04-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