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全国卷文综历史
第41题
设计思路与解题要领
2
一 特 点
3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意或错误,陈述你的观点
③辩证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做题慢的同学尽量避免这种答法,因为时间紧急,论证费时,不利于得分,做题快的同学可以尝试,挑战满分)
注意:
①如果设问是:论证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观点,只能同意。
②提炼出观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脑构思 如何表态有利于你接下来的论证,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态。
例如:中国古代具不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你认为具备,但只能想到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想不到政治上的。
而如果答不具备,则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想到相应的史实。
17
第二步:陈述观点并对观点进行判断表态
1、材料只有一种观点怎么表态
①同意或正确
②不同意或错误,陈述你的观点
③辩证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
(做题慢的同学尽量避免这种答法,因为时间紧急,论证费时,不利于得分,做题快的同学可以尝试,挑战满分)
18
2、材料有多种观点(出现概率大)
①同意其中一种。
②材料观点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材料中的多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你自己的观点最好是综合多种观点。)
注意(1)不要答不同意其中的一种,因为你不同意其中一种,有两种可能:
,还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种;
,那你为啥不直接说出你的观点呢,用②这种方式呢?
19
如2011全国课改卷
通过精读材料,可以提炼出两种观点:一是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的因素,二是西方崛起主要是依赖东方。
表态一: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因素
表态二: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依赖东方。
表态三:我认为西方崛起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依赖东方的一面。
20
(2)如果设问是这样的:“你同意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而不是“评析材料中……观点”。(可能性不大,99年高考的事,但政治、地理学科会出现)
原则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观点了,但标准答案里没有设计材料以外观点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阅卷老师酌情给分,而酌情给分往往不会给太高。
第三步:对观点进行论证
得分至关重要的一步,近期测试,有同学想挑战高分满分,把重心放到小结上,或者想综合多种观点从更深的层面看问题,而忽视了论证过程,论证不充分,最终得分不高。12分为满分,论证过程有9分。
21
第三步:对观点进行论证
得分至关重要的一步,测试中,有同学想挑战高分满分,把重心放到小结上,或者想综合多种观点从更深的层面看问题,而忽视了论证过程,论证不充分,最终得分不高。12分为满分,论证过程有9分。
要求:多角度、史论结合
1、多角度
观察你论证的观点本身有几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2、史论结合
史实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编造臆想的、偏门的,必须是教材上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
3 论证要严密,不要前后矛盾
误区:认为多角度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因为我们平时做题用得最多的角度,所以不论青红皂白见题就用。(思维的发散性)
22
第四步:小结——理论升华
大多数高中生都达不到SOLO分类法的第五个层次,而且此环节的分值不高(2~3分),不要把重心耗费在此环节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渠成)
有哪些方法:
跳出你同意的这个论点,运用辩证思维(矛盾主次方面)、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作者的立场等,对所有论点进行评价。
跳出此论点所涉及的具体国家、时间、问题,放到整个全人类历史上看问题。
23
例:1、西方崛起既有自身因素,也有东方因素的。(全球化视野下看问题,如果认为全靠西方自己那就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
2、近代中国经济变革是利大于弊。(“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有所得必有所失,自然经济的解体所造成的各种灾难,相比较于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进步则要小得多”)
3、传统思想是推动还是阻碍五四新文化运动(思路:可以跳出中国,站到世界;跳出近代,站到整个历史、跳出文化,站到各个层面,看传统与现代的接轨
4、中国明清时期不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不能用文明发展的共性来否定个性,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上形成了独有的文明类型,向近代社会转型是在西方列强侵略压力下被迫开始的,是后发外源型。)
24
历史小题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