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的研究现状
摘要: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肛周剧烈瘙痒,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外治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主要包括中药熏洗、中药溻渍、中药药膏外用、针灸疗法、局部封闭疗法、 1疾病概述
祖国传统医学称肛周湿疹属“浸淫疮、风湿疮、血风疮、顽湿”范畴。认为该病多由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湿热下注或者血虚生风、化燥、浸淫肌肤所致[2,3]。《外科正宗》记载:“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肛门湿疹主要表现为肛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患者常感肛门瘙痒难忍肛门湿疹[4,5]。西医认为该病多由变态反应引起,分为原发性肛门湿疹及继发性肛门湿疹,原发性肛门湿疹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继发性肛门湿疹多由肛瘘、肛裂等炎症性疾病刺激所致。接触金属(镍、铬、钴或锌)、遗传、精神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也可能与之相关[6]。 2中药熏洗
熏洗疗法是我国古老的治疗方法,在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改进,先秦古籍《山海经》中便有记载:“黄灌洗浴”。熏洗疗法虽然是外治法,但依然遵循辩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其通过中药药液的热气熏蒸患处,其后坐于药液中坐浴,使药物直接与病灶相接触,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药效直达病所,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7]。赵长胜等[8]研究表明,通过自拟健脾祛浊通络汤熏洗肛周可以显著降低肛周湿疹患者瘙痒程度评分、皮损形态评分、皮损面积评分,提高DLQI评分。此外,肛周湿疹患者治疗后血清IL-4、IL-6、TNF-α及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郭姗姗等[9]研究表明,自拟燥湿洗剂可显著降低患者肛周瘙痒、皮肤渗液、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评分。总之,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肛周湿疹疗效好,无毒副反应,复发率低。此外,中药熏洗疗法操作简单,患者在家便可自行准备坐盆坐浴,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肛肠科熏洗坐浴机在大部分医院得到了推广,科室设立专门的处置室让患者熏洗,先进的熏洗坐浴机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坐盆坐浴,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治疗疾病。
3中药溻渍
溻渍法又称湿敷法,是指将药液浸润纱布后湿敷于病灶,让药液浸渍患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是利用热汤沐浴发汗的先例。现代医学认为,溻渍法可以让低浓度组织液流向高浓度药液,减少甚至停止皮损处渗液,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湿敷与渗透压两者相结合,减轻皮损区充血,减少渗出,达到消炎、镇痛、止痒的效果。杜永军等[10]采用祛湿止痒外用方溻渍,结果显示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瘙痒、潮湿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皮损区恢复速度加快。冯常青[11]研究采用自拟中药溻渍方进行溻渍,发现其显著降低湿疹患者血清中IL-2、IL-4、IL-10的浓度及EOS水平,研究表明,中药溻渍法治疗肛周湿疹疗效好,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
4中药药膏外用
中药药膏外用是根据患者证型选方,将所选方药运用传统方法制作成药膏敷于患者病灶区。中药药膏外用可以让药物直接与病灶区相接触,病灶充分吸收药物有效成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治疗肛周湿疹等皮肤病中优势明显。金礼等[11]研究表明,将湿疹膏涂抹于肛周可以降低患者瘙痒评分、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评分及复发率,提高治愈率。戴玲颖等[13]研究表明,将青黛散湿敷于皮损区可以显著降低肛周湿疹患者复发率。中药药膏外敷治疗肛周湿疹成本低,疗效好,无毒副反应。但是也存在涂抹药膏后患者自感肛周粘腻不爽、污染内裤等问题,患者可在涂抹患处后用纱布加压包扎来改善这一情况的发生。
5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由针法及灸法组成,针法是根据中医原理将毫针刺入人体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传统针法主要包括火针法、温针法、皮肤针法等,现代医家在传统针灸方法基础上开拓创新,发明了耳针法、电针法、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穴位自血疗法等。其中艾灸法主要包括艾条灸、艾柱灸、温针灸等。针灸疗法具有疗效好,成本低,对身体无伤害等优点,在治疗肛周湿疹方面优势明显。
穴位埋线疗法是通过辩证选穴,借助针头、针灸针等工具将可吸收线埋入患者穴位。丁永红等[14]对慢性肛周湿疹患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将羊肠线埋入长强穴内。崔茜等[15]在肛周湿疹患者截石位1、3、5、6、7、9、11时位采取围刺埋线,三阴交、肾腧、曲池、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体穴埋线。结果均显示患者治愈率升高,复发率降低。穴位埋线疗法安全有效,通过埋入穴位的可吸收线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可吸收线长时间对穴位进行刺激,患者会感觉身体部位出现酸胀不适感,对日常工作及生活产生影响,对针感过于强烈患者一般不推荐采用穴
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的研究现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