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011第十一章生物处理法.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011第十一章生物处理法
第十一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法(一)
活性污泥法
概述
污水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有机物的一部分转化为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另一部分转化为比较稳定物质的方法多,可见暴气池的大部分容积是在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和微生物的合成。
可降解
有机物
氧化
合成
1/3
2/3
无机物+能量
新细胞物质
无机物+能量
残留物质
80%
20%
内源代谢
构成活性污泥三要素
微生物——— 吸附氧化分解作用(污泥)
有机物——— 废水的处理对象 微生物底物(营养)
充足氧气、充分接触————好氧处理的条件
生物絮体形成机理
目前认为絮体是由细菌内源代谢分泌的聚合物在微生物之间起粘胶剂的作用,因此只有当内源代谢分泌聚合物
与微生物成适当比例才能形成良好的生物絮体。如果微生物增殖率过高,内源代谢分泌的聚合物不是以粘连吸附新增殖的微生物,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絮体。如果有机物浓度过低,内源代谢产生的聚合物质被微生物当成食物消耗,则絮体也难以形成。
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对有机物的降解可分两个阶段:
————巨大的比表面积

有机物合成
有机固形物
胶体有机物
溶解性有机物
微生物分解
环境因素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
BOD负荷率(污泥负荷)


Ns过低,丝状菌膨胀
Ns过高,絮体活性高,不易沉降
Ns↗, μ(污泥增长)↗, ν(底物降解)↗ ,Se↗,V↓,θc↓
Ns↓, μ (污泥增长), ν ↓, Se↓,V↓ ,θc ↗
~·d范围内时,SVI控制在100左右比较合适。


营养物质:
平衡用BOD5:N:P的关系来表示,一般需求为100:5:1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含足够的各种营养物质,但工业废水含量低。
溶解氧:
DO↗,μ ↗, ν↗ Se↓ 运行费用高

对于活性污泥的絮凝体应保持在2mg/L,不低于1mg/L
pH值 :

PH<, 真菌增长利于丝状菌易膨胀
PH>9时, 菌胶易解体活性污泥凝体遭到破坏。
温度:
最适宜温度:在这一温度下,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强劲、旺盛,表现在增殖方面则是裂殖速率快,世代时间短。
活性污泥微生物多为嗜温菌,其适宜温度15-30℃。
小型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应保温。
水温过高的工业废水要降温。
有毒物质(抑制物质):
重金属、氰化物、H2S等无机物,酚、醇、醛、燃料等有机物。
但是毒害作用也是当有毒物质在环境中达到某一浓度时才能显露出 来,这个浓度焦灼有毒物质的极限允许浓度。
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还与pH值、水温、溶解氧、有无其他有毒物质、微生物数量以及是否驯化等因素有关。
活性污泥法的性能指标及其有关参数

混合液中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指标
(mg/L)
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共同的混合液体的悬浮固体浓度。用MLSS表示。
MLSS=Ma+Me+Mi+Mii
但是毒害作用也是当有毒物质在环境中达到某一浓度时才能显露出来,这个浓度焦灼有毒物质的极限允许浓度。
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还与pH值、水温、溶解氧、有无其他有毒物质、微生物数量以及是否驯化等因素有关。
但是毒害作用也是当有毒物质在环境中达到某一浓度时才能显露出来,这个浓度焦灼有毒物质的极限允许浓度。

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还与pH值、水温、溶解氧、有无其他有毒物质、微生物数量以及是否驯化等因素有关。
沉降性与浓缩性评价指标
:SV%
又称30min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混容积占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SV值在15~30%左右 。
:SVI
静置30min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ml/g)
一般为70~15

011第十一章生物处理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落意心冢
  • 文件大小7.10 MB
  • 时间20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