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柏拉图的幸福观.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柏拉图的幸福观.doc浅析柏拉图的幸福观柏拉图( 约前 427 年一前 347 年) ,古希腊著名的析学家,也是西方析学史上最伟大的析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二十岁时就跟随苏格拉底学习,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对统治者失去信心。于四十岁时建立了自己的学院, 并成为了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一生热爱祖国, 热爱析学, 将毕生的心血用来研究析学并将其融入政治, 达到了析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 不仅在析学上而目_ 在文学上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幸福的内涵柏拉图认为幸福是可以赋予人的终极完美。阿尔法拉比在《获得幸福》中把人类事情分为四种: 理论的美德、审慎的美德、德性和实践的技艺。柏拉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四种能够让人羡慕的事情,结果表明: 这些事情之所以让人羡慕就在于它们构成了人的完美性。接着他又研究了人的完美是否仅仅在于有显赫的祖先和血统; 或者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以及许多朋友; 或者是他富有四海,受到颂扬和赞美; 抑或是在于他统治着一群人, 他的命令在这群人中通行无阻。为了谋取幸福,人是否具有以上的一些或者全部就够了呢? 为此,他又经过深入研究后指出, 那些事情本身不是幸福的, 当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幸福就认为这些事情等同于幸福, 这其实是假象。人们要想得到幸福, 这些事情只是一部分, 我们还需要其他的一些东西来填充。二、幸福的获得柏拉图在认真研究了幸福的内涵后,指出幸福是与德性的内涵相一致的, 它们都赋予人的完美性。这种德性是一种知识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不是某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柏拉图在经过深入探究之后,为我们指明了获得幸福的途径。(一) 幸福的人是有德性的人苏格拉底提出德性论,柏拉图继承了并指出德性就是幸福。他强调人要过理性的生活, 只有知识和智慧才能使人幸福, 所以人们要用理智战胜情欲的控制。因为人的感官快乐是暂时的, 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人生的日的就是从情欲的控制中解脱出来, 只有最高的理念即善才是永恒的。他的德性论使得他鄙视感官快乐, 因此在德性和幸福的关系上,他具有禁欲主义倾向。(二) 幸福的人是“至善”的追求者柏拉图的理念论影响着他的幸福观,他认为对“至善”的不断追求能够提升理性, 使灵魂达到和谐。“理念”是超越于我们感觉到的、不断变化的现象世界的永恒存在, 是事物的共相, 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事物追求的日的。因此,幸福的人是“至善”的追求者, 而这个“至善”其实只是一个“善的理念”, 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的事物。(二) 幸福的人是正义的人正义是柏拉图所主张的各种德性的统摄,是达到社会发展和谐和稳定的基本原则。从他的《国家篇》中我们可以看到, 他所致力于寻求的就是这种正义,并与非正义划清界限; 建立正义王国,是他在社会实践中努力追求想要实现的日标。柏拉图的正义观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正义是合乎人性,合乎天性和合乎自然的。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的灵魂,而目_ 理性居统治地位, 是一种内在的德性。正义就是人们美好的德行, 代表灵魂的一种美好、健康的状态,而邪恶则是灵魂的一种疾病、丑陋的状态。第二,他把正义看作是一种外在的实践行为,是需要去做的事,而目_ 通过实践才能达到。他一直强调的是,人们要做正义的人和正义的事, 以赢得正义和美德, 假如这个人一直被非正义和邪恶控制, 那么, 即使他可以肆无忌惮

浅析柏拉图的幸福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17-02-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