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
编辑课件
1
教学目标
1、掌握血细胞分析仪的库尔特原理
2、掌握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3、了解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编辑课件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血
(体积最小)。
第二群(90~160fl)单个核细胞区,(中
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原始、幼稚细胞、异常细胞等。
第三群(160fl以上)大细胞区:嗜中性粒细
胞(体积最大)。
编辑课件
23
(二)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光散射法组合应用电学、光学、细胞化学
多项技术检测血液细胞,可得出较准确的
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结果。
这些测试原理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对白细胞
分类部分的改进,即电阻抗法的白细胞三分
群发展为多项技术对白细胞五分类。
编辑课件
24
1、白细胞检测
(1)容量、电导、光散射(volume,conductivity, scatter, VCS)法
原理
细胞体积技术(测量细胞大小)
电导性技术(测量细胞内部结构)
光散射技术(测量细胞形态、细胞核和细胞颗粒)。
编辑课件
25
体积 电导 光散射
编辑课件
26
VCS可显示3种细胞散点图
DF1(体积值和散射光值)
DF2(体积值和电导值)
DF3(体积值和电导值)
编辑课件
27
(2)电阻抗与射频法(能透入细胞内,测量核的大小及颗粒的多少)。
RF:射频电流
细胞内部结构信息
DC:直流电
细胞大小的信息
编辑课件
28
(3)激光与细胞化学法
过氧化物酶检测通道
嗜碱性粒细胞/分叶核检测通道。
编辑课件
29
(4)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ulti-angle polarized scatter separation of white cell, MAPSS)法
0°:前角光散射(1°~3°),可粗略测定细胞大小。
10°:狭角光散射(7°~11°),可测定细胞内部结构相对特征。
90°:垂直光散射(70°~110°),测定细胞核分叶情况。
90°:消偏振光散射(70°~110°),区分嗜酸性粒细胞与其他细胞。
编辑课件
30
编辑课件
31
1.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比积(Hct)
1)RBC原理(脉冲数的多少)
2)Hct/PCV原理(脉冲的高度与叠加)
3)白细胞数的干扰
4)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100
200
fl
RBC
(三)红细胞测试原理
编辑课件
32
红细胞检测原理
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测定与白细胞计数相似。
100 200 300 400 (fl)
%
正态分布,峰顶在82~96fl
编辑课件
33
电阻抗法检测红细胞要注意白细胞增高干扰:
稀释血液中含有白细胞,正常时,血液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比例约为500:1~1000:l,因此,白细胞因素可忽略不计。
当病理情况下,如白血病时,白细胞数明显
增高,同时又伴有贫血时,使所得红细胞参
数可产生明显误差。
编辑课件
34
2.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编辑课件
35
有关溶血剂
ICSH推荐的HICN法:最大吸收峰在
540nm。血红蛋白衍生物是HICN,
试剂反应时间长,5分钟,不适合
全自动仪器。另外,氰化血红蛋白
(CN-HB):试剂成分氰化钾(剧毒)。
2 非氰化溶血剂(如SDS-HB):
SDS-HB与HICH-HB吸收光谱相似。
编辑课件
36
(四)血小板检测原理
根据电阻抗法,血小板随红细胞在一
个系统中进行检测,在红细胞/血小板计
数池中计数2fl~30fl的颗粒。
编辑课件
37
血小板检测原理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
随红细胞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检测。
直方图在2~30fl(不同仪器不一)。
10 20 30(fl)
%
呈偏态,峰顶5~10fl
编辑课件
38
血细胞分析仪工作流程
编辑课件
39
二、血细胞分析仪类型
(一)单纯电阻抗法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特点
(1)检测参数: 约20项左右。
(2)白细胞分类:只能对白细胞进行三分群。
(3)直方图: 3种直方图。
(4)报警功能: 以文字和(或)图标提示
异常检测结果的信息。
编辑课件
40
血液细胞分析仪
编辑课件
4
血细胞分析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