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doc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一、基本情况什邡市食用菌种植量已超过2 亿袋(对外 , 地震后种植约 亿袋, 本方案按 2 亿袋计算)。每袋体积 立方米( 约合 g 干渣) 。现能再利用项目:黄背木耳废袋(污染袋)种植鲍鱼菇再利用 500 万袋; 直接还田用作果树、花草、蔬菜及其它农作物肥料(主要是零星种植的镇、村) 400 万袋; 农户汽化作燃料 100 万袋; 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加工企业等(专业合作社)在地震中已全部垮塌, 无一家恢复。还剩余 亿袋菌渣几乎全部成了污染环境、堵塞渠系的祸根。这 亿袋约 134 万立方米(约合 万吨干渣)。据调查了解: 这些菌渣堵塞渠系后, 每年各级政府、水利部门投入近 100 余万元资金用于疏通大的河渠,村、组、农民个人还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疏淘斗、龙、毛渠, 但也只是治标未能治本, 疏淘上岸的菌渣仍堆放在渠系岸边继续污染, 一下大雨便又冲回渠系一部份, 恶性循环, 即使如此, 岸边又能堆多少呢?另一方面, 由于菌渣到处都是, 使空气中飘浮着各种杂菌, 为菌农的生产造成极大的污染。正常情况下菌包的污染率应控制在 5% 以内(工厂化生产的地方达到 %--2% ), 而我市菌农菌包的污染率达 40% 左右(其中 10% 以上绝收, 20% 以上只能收到 1 两以下), 黄背木耳的产量也由过去每袋4 两左右降到现在平均每袋不足 3 两。二、回收再利用渠道而食用菌菌渣在现有条件下, 再利用企业也较多且用量较大, 仅我市周边的温江、彭州、广汉、绵竹、崇州、都江堰、邛崃、蒲江等地均有较大型的有机肥料厂,年用量超过 10 万吨,当然也还有一些小型的其它用户。近期已在眉山开工建设大型生物质发电厂, 年消耗稻壳等废弃物 20 万吨, 总投资 亿, 但是企业它是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的, 而菌渣尽管有用, 但价值不高, 回收成本却较高。企业不可能为了利用菌渣而影响自身的利益, 也不愿意来一户一户地收, 更不愿意承担一个地方全部收尽的社会责任, 若能组织回收起来, 他们也愿意使用。过去什邡也引进了一些企业再利用菌渣, 也通过利森消化了一部份。但是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厂均有二次污染, 有的曾经还引发了不稳定因素。而据湔氐、洛水的同志介绍, 利森使用菌渣, 所能承担的运输费用就低于将菌渣回收运送到他们企业所发生的实际费用。而市上又没有专门的协调部门和人员,也没有补贴政策。三、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 菌渣的回收利用, 应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疏”, 二是“堵”,三是补贴资金。疏: 政府应确定一个市级部门, 落实一名科级干部具体负责,抽调 2—3 名工作人员与相关镇配合组成综合协调办公室,具体负责菌渣回收利用的综合协调工作, 同时不断开辟新的菌渣利用渠道, 并落实补贴资金。市级宣传部门、媒体及相关镇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乱倒菌渣污染环境、堵塞渠系的危害性,教育菌农积极配合菌渣回收利用。堵: 相关镇应组织村、组干部负责辖区内菌农不能乱倒菌渣, 并制订乡规民约予以约束, 对违规乱倒予以处罚; 环保、水利部门应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制止乱倒菌渣。补贴资金: 政府应制订政策落实一笔专项资金, 对菌渣的回收利用给予补贴。一是补贴回收转运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99 KB
  • 时间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