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朗读
潘增潮 朗读对于现代诗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状况难如人愿,不知有几个学生能朗读好现代诗歌,更不知有几个老师能优美而顺畅地朗读一首现代诗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策略、方法、技巧的指导和示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朗读
潘增潮 朗读对于现代诗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状况难如人愿,不知有几个学生能朗读好现代诗歌,更不知有几个老师能优美而顺畅地朗读一首现代诗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策略、方法、技巧的指导和示范。诗歌朗读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行为,深高宏大的理论指导无任何用处,唯具体的操作策略方能导入正轨,如欲改变现代诗歌朗读教学畸形落后之现状,必须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以下是我的教学体会和探究。
一、重在感知
问题是为朗读进行的感知课文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具体说来,一是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倾向,二是把握作品的抒情层次阶段、起伏高低的步骤和脉络。例如人教版高中新教材语文1第一单元是4首中国现代诗歌,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在单元总体说明中一开始就提示:这4首诗……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再有,每首诗的情感倾向在大体一致的前提下,又呈现不同的层次,其间起伏高低参差互见。例如《沁园春?长沙》的主体感情是“革命豪情”,但我们在把握时不能简单化,要认真体会这种豪情在全词中的丰富复杂性。词作上片写景抒情,一开始展现一幅辽阔无比的壮丽画面,革命豪情油然而生,可是一“怅”、一“问”表现了词人心中的激昂冲动和疑虑忧思;词作下片叙事抒情,多种情感混杂,既有回忆往事的沉醉,又有蔑视反动派的愤慨,还有要投身时代洪流中的激情冲动。在朗读时应该循着诗人的情感基调,努力表达这种基调下的多层次、多向度的丰富诗情,情感和声调时而舒展、时而激烈、时而畅快、时而愤懑……在对诗作的整体和分段把握之后,朗读起来应该是心里有些底了。无数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不要一上来就快速朗读,要稍事准备,这样可以提高朗读的质量。或许有人说,这样做是否增加教学新环节,降低教学效率?不然,这种准备工作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切入课文的时间更短,探入课文更深,何谈效率低下?
二、饱满的感情
语文教学中诗歌朗读的关键在于技巧,或在于理解力,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又失之偏颇,还有比技巧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情感是诗的基石(如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道出了诗歌的本质),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里的“人”就是诗人),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直言情之于诗歌接受、传播的重要性)。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亲聆情感抒发,仰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朗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