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和最乐》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答复。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假设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 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 第 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别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可以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如今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视、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三)品读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
明确: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四)品读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明确: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3)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和最乐》,学生讨论后答复,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五)论证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属哪种论证方法吗?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极具说服力。
(六)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凝重而轻灵,不死板,不呆滞,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详细分析吗?
1.容许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