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一、静力学
1.
两个力的合力: F 大+F 小 F 合 F 大-F 小
2.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0
3. 物体沿倾角为 α的斜面匀速下滑 ,
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
“绳 ”类:最高点最小速度
gR
,最低点最小速度
5 gR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为
6mg
(2)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
3 mg ,向心加速度 2 g
(3)
“杆 ” 类:最高点最小速度
0 ,最低点最小速度
4gR
-2
(4) 光滑轨道类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
g =
GM ,
与高度的关系:
g ' =
R 2
4. 重力加速度
r 2
g’
(R + h )2 ·g
开普勒第三定律: T 2 /R 3 =K
6.
万有引力定律: F=GMm/r
2
=mv
2
/r=m
ω r=m4
π r/T
2
( G= ×10
-11
N ·m
2
/kg
2
)
2
2
7.
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GMm/R
2 = mg ;GM=gR 2 (黄金代换式)
卫星轨道半径变大时,线速度变小,角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小,势能变大,周期变大
9. 第一宇宙速度: v1 = Rg = GM = ,V 2 = , V 3 =
R
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环绕速度均为V= ,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 86 分钟 ( 环地面飞行的卫星 )
11. 地球同步卫星: T= 24h
, h =
× 10km =
地(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
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t t
13. 圆周运动中的追赶问题(钟表指针的旋转和天体间的相对运动) : - = 1 ,其中 T1 < T 2 。
T1 T2
五、机械能
1. 求机械功的途径: (1) 用定义求恒力功 (2) 用动能定理(从做功和效果)或能量守恒求功 (3) 由图象求功 (4) 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
移成线性关系) (5) 由功率求功
功能关系:摩擦生热 Q= f s·相对 =系统失去的动能 ,Q 常不等于功的大小
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
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 功不是能 .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改变量
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
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
分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