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邓以蛰的雕刻美学思想.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邓以蛰的雕刻美学思想
雕刻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 在原始社会就存在。 原始社会
有“它的旗竿(totem pole )上的绘画雕刻”。 [1] ( )人
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中外雕刻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得到了发
展。邓以蛰作体也,实导源于用,因用而 制器,盖即器体之体耳,但必纯由人类之性灵中创造而有美观者 方为艺术之体。要其非天然中形体之体,自始固然。”从邓以蛰 对艺术之体的阐发中,笔者归纳其要点,以为其涉及以下内容: 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刻与作为实用艺术的工艺、建筑有着紧密的联
系,工艺、建筑中并不是都没有雕刻的存在的;包括雕刻在内的 器用之体,当然有满足人实用的一面, 但不是所有能够具有实用 功能的器体之体都可以称之为艺术作品,必须能给人带来美感, 有艺术美,才算作艺术之体;工艺家、建筑家、雕刻家呕心沥血 的创作,需要他们心灵手巧,需要灵感的光临,并不是人为制造 出来的产品都由性灵所生成。 雕刻艺术之体,是由人类之性灵中 创造的产物,一旦创造完成,就有其艺术生命。邓以蛰多次强调 艺术之体非天然中形体之体, 无非是说自然物质材料之体不能自 己变成艺术之体,肯定了雕刻家创造精神的可贵, 是对雕刻家主 体力量的高度肯定,对雕刻家从事精神生产活动的大力称颂。艺
术之体要由雕刻家在自然物质材料之体上创造,留下其雕刻的加
工印迹,经过他们心灵化的劳作,赋予自然物质材料之体以艺术 属性,而使之与自然属性相区分, 才可能使自然物质材料之体变 成艺术之体。雕刻作品作为艺术作品,虽然不能完全与自然物质 材料之体的自然属性完全相断,但雕刻家附加其上的艺术属性, 才使得人们能够进行欣赏、批评等审美活动,否则即使人们能够 对自然物质材料之体的自然属性进行审美,那也不过是限定在自
然美的范围,不能迈入艺术之殿堂,构不成艺术审美活动。这里 是不能混淆自然对象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的。 邓以蛰认为:
“此一体而具有颜色轻重体积之物质, 动人既深且切, 并能切磋
琢磨而制作之,诚无不美观也;……汉唐之禽兽陶俑,希腊之雕
刻,无往而非以物质表出生命者则何如?曰,禽兽人物,无论为
体为形, 其表现于艺术者只是生命。 雕刻家所造作之物质终与禽
兽人物之本质无关;土塑之、石刻之之禽兽人物,若取艺术表现
之观点,则只论其生动与否,若论其物质,则土木金石各有其特
殊之体积重量颜色。混物质之体积、轻重、颜色于艺术之表现,
有时能放异彩,固建筑家雕刻家之所究心者也。然无涉于形似,
因土木金石与禽兽人物之血肉终不能相似也。……雕刻家有异于
画家者,正在其描摹生命而不忘其所造作之物质之特性(体积,
轻重,颜色),犹之乎工艺家建筑家之造作物质而不忘器用
也。” [1] (-213 )邓以蛰看到了物质材料与禽兽人物之血
肉不能相似的事实,从形似方面论之,显然是不成立的。有的雕
刻家用红色石作红印度人的雕像, 黑色石作非洲人的雕像, 绝不
能把石的红色当成是印度人的红色, 石的黑色当成是非洲人的黑
色。 就好像用宝石明珠可作埃及帝后嫔妃石像上的眼球一样, 无
非考虑到了材料的明澈莹透, 有助为眼睛传神, 东晋大画家顾恺
之说过“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中”的话, 邓以蛰在此道“为阿堵
传神”, 若把宝石明珠直接当成是所雕刻人物的眼球就不对了?
宝石明珠作石像上的眼球, 其颜色也能够用于艺术表现, 也需要
雕刻家的技巧处理。绘画表现体有困难,形出于体,而雕刻可表
现自然物质材料之体,不像绘画那样只能表现自然物质材料之
形。雕刻家与画家不同,雕刻家在进行创作时,必须注意其所选
自然物质材料之体的特性, 这与雕刻为三维空间的艺术这一艺术
特质是直接关联的, 画家则不需要考虑三维空间的问题。 “汉代
禽兽,无论金铸、石刻、型塑,其于生动之理,臻于至妙,但多
不涉于形似,观图案中之四神可知也。” [1] ( )邓以蛰通
过比较,指出了绘画不能画体之物质之性,能够画其形,而雕刻
可以雕刻体之物质之性, 但也不能满足于形似, 以刻意工巧为上。
他说禽兽人物更不在“刻削仪容”而在生动; 生动借动物之动作
得其形;生动之形夺四体而出,有如得鱼忘筌,得动之精神而遗
其四体之迹象。我们看绘画,看雕刻,都有气韵生动的问题,气
韵生动也应是雕刻艺术的极致之境。 雕刻艺术真正能够得生动之
精神,才得根本。 二邓以蛰以为,雕刻的表现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描摹自然”, 另一方面就是“创造品格”的艺术。 他
指出, 自然之美最有意味的莫过于人的身体。 它有受内部血脉流
行而显出的色泽; 它有内有骨格而外有柔肤的宛转性; 它有明晰
温润、平曲抑扬的轮廓;它有饱经风霜的筋骨;它有宠辱不惊的
性灵, 喜怒哀乐

邓以蛰的雕刻美学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4-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