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时间:2018年11月16日 执教:金军 班级:七(4)班
【教学目的】
1。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消费的好处。
2。阅读资料→理解大意
(2)轻徭薄赋,减免徭役及兵役,减轻农民的税赋;
、汉景帝采取的措施:关心农桑、轻徭薄赋、 提倡节省、以德化民
结果:经济开展,人民生活安定、 文景之治
事例:
*仓库里的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
*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
环节五、达标检测
1。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开展消费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A.汲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开展消费
D.稳固封建统治
2.“文景之治”是指( )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场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场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开展状况
3.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4. 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教学后记】
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才能”,“老师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因此,学生的学忆、模拟和承受,而独立考虑、自主探究、动手理论、合作交流、、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精品文档请下载)
随着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学期开场我们历史学科采用了教育部通用课程,崭新的教材内容,更高的教学要求,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压力。在新形势下,怎样去进步课堂效率,将课堂还给学生,,相关的研究样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减少了探究的精力和时间,我们经过商议尝试在历史学科中进展微学程的学习。微学程是一种片段化的学习,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打破,之前几个课时学习下来觉得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方式很适宜现有教材模块化的编写,从课堂达标检测的反响批阅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这个结果让我们欢欣鼓舞。(精品文档请下载)
微学程的编写目的就是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历史微学程目前试行的构造有四个方面:学习目的、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从学习时间看大概的比例是5%、%、25%、25%,也就是2分钟理解本课学习目的;3分钟完成自主预习;10分钟完
课题: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