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
①春秋:孔子创立②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③秦始皇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④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统治地位; ⑤宋明:吸取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重新确立统治地位; ⑥明清:提出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⑦维新派:西学与儒家经史结合,借用儒家思想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⑧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
2、孔子的思想主张、评价
(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②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评价:①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②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孟子的主张
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荀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
A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 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B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
5、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受重视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
(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7、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评价)
①.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8、董仲舒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了统治秩序。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延续两千年之久。
9、宋朝理学的开创者: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主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
陆九渊、王阳明。主张:心是世间万物的本原,发明本心以求理,致良知;明初理学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10、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历史背景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冲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②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③文化上: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
1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②思想上:主张“经世致用”;③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