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劳动法释义.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劳动法第 1章第 1节标题:立法目的和根据法条内容: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释义: 本条是对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根据的规定。对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本条规定了三点内容: 一、“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是制定劳动法的首要目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受法律保护的劳动者的权利,包括选择就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以及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二、“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其所属的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 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他们通过劳动合同也就是契约形式形成和建立双方的劳动关系, 确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法的制定, 确立了以劳动合同制为主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明确了劳动市场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 调动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积极性, 并对劳动者的权利作出更多具体化的规定, 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了切实的保障, 达到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所有这些, 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对本法的立法根据,本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我国宪法对劳动制度、劳动权利以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原则规定, 劳动法即以宪法的有关规定为原则,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具体化。第1章第2节标题:适用范围法条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释义: 本条是对劳动法适用范围的规定。对本法的适用范围, 本条规定了调整对象和适用主体两方面的内容。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根据本条规定, 劳动法调整劳动合同关系, 即凡是通过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的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 不是通过订立劳动合同而是通过其他形式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则不由劳动法调整, 由其他法律来调整。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 劳动法并不能调整所有的劳动关系。一是国家公务员的劳动关系, 劳动法不能调整。公务员的劳动关系是国家与公务员双方形成的劳动关系, 由国家直接调整。二是我国特有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人员的劳动关系,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呈现复杂的情况, 也不能由劳动法完全调整。二、劳动法的适用主体。劳动法的适用主体是部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本条规定对劳动者有两部分排除,一是没有和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个体与家庭劳动者;二是没有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的劳动者目前大约有三亿人,其中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从整体上讲都要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因此, 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这部分劳动者是劳动法的适用主体。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将由公务员法调整,除个别合同工、临时工外,当然不属于劳动法适用主体。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情况比较复杂, 应当具体分析。根据本条规定, 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才是本法的适用主体。本条是以劳动合同关系为调整对象, 以劳动合同的形式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适用主体, 将本法的调整范围予以明确规定。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法条内容: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释义: 本条是对劳动者在劳动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一、对劳动者的权利,本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七个方面的权利: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权,也称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者选择职业的权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 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以现实的、物质的和法律的保障。劳动者付出劳动, 依照合同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劳动报酬, 是劳动者的权利, 而及时足额地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是用人单位的义务。 3.“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法对此作出具体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强迫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 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加班加点的工资报酬的支付应当高于劳动者正常劳动时间的工资: 实行

劳动法释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