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种群的特征
第1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B. 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
,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全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第14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标志重捕法: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捕,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使用方法: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捕捉
标记
重捕
放回
计算
第15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一段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标志个体混合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第16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例:在某2km2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了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用N表示)?
N:106=91:25
N=386(条)
标志重捕法
种群数量∶首次捕获数=二次捕获数∶被标志数
第17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3)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第18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出生率
死亡率
世界
中国
孟加拉国
印 度
印度尼西亚
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
第19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第20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
种群
迁出
第21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第22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第23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目的比例。
种群甲:200头;100km2;幼年个体60%, 老年个体10%。
种群乙:200头;100km2;幼年个体10%, 老年个体50%。
预测:一年后两种群的数量还一样吗?
结论: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4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年龄的三个阶段:
第25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第26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⑴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
老年
成年
幼年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第27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老年
成年
幼年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第28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老年
成年
幼年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⑶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第29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类型
年龄段特点
出生和死亡特点
种群密度特点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种群密度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
幼年个体多
种群密度稳定
出生率=死亡率
各年龄期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减小
出生率<死亡率
成年、老年个体多
第30页,共4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
生态种群的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