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美两国货币流通速度比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美两国货币流通速度比较
王春艳 摘 要:货币流通速度无论是对货币理论的发展还是时货币政策的操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比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对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化进程
应量的流通速度,其中GDP/M2反映了长期内货币流通速度。

(一)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发展趋势及其成因
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自1978年以来显现出递减的趋势,但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降的速度有很明显的差异。
(1)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V1,V2)有长期下降的趋势。,%和80%。V2的下降幅度远大于V1,但从图1可以看出V1的波动幅度要大于V2,因此V2更能代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长期变化趋势。
(2)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经济增长高涨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速度放慢;经济增长处于低潮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加速。V2的年度变化率,自1978年以来有三次为非负(1988、1994、2004),分别对应着三次经济高涨期;V1也显示了同样的波动特征,反应程度比V2强烈。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增长周期的这种密切相关性,产生于经济增长周期带来的物流加快和货币需求的变动。当经济增长旺盛时,居民的收入增加且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消费欲望高涨,货币流通速度加大。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货币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起飞的新时期,经济生活的货币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用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和劳务范围不断扩大,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逐年下降。
二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分工的深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和服务交易的范围和数量同比例增长;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入,使得流通中货币容纳量相对增大。这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要求货币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货币流通速度就会有个正常的减慢过程。
三是居民预防需求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劳动制度的改革在逐步推行,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增加,在金融工具仍然很单一的情况下,人们为了住房、子女教育、未来的医疗和养老不得不增加当前储蓄,增加了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而使货币流通速度降低。

(二)美国货币流通速度发展趋势及其成因
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自1948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1)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V1,V2)有长期上升的趋势。,%:,下降了30%。美国的V1和V2只是大体上一致。
(2)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V1在80年代以前波动幅度比较小,而80年代以后波动则比较大;但V2却一直很平稳,波动幅度相对于V1来说要小的多。
美国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创新从总体上具有提高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随着新金融工具和新金融结算支付方式的产生,交易更加便捷,非货币资产形态的流动性提高,货币需求减少

中美两国货币流通速度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贾敬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