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做功了吗》说课材料.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做功了吗》说课材料

一、教学分析
1、“功”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功是物理学中最根本、最重要、又是与能亲密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 17 页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中以了解、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根底,驾驭学问为中心,造就实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详细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投影图片和课中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索,提出“什么是功”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剧烈的求知欲和新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和主动性。并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中对“功”的相识,同时让学生依据已有经历谈谈对“功”一词的看法,我从中重点突出“做功”跟“力的成效”的联系。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觉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试验与视察。这节课我主要采纳生活实例、课件演示的方法来协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










首先我引导学生紧抓“力的成效”来相识生活中物体做功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并举例;学生依据生活实际和已有的力学学问能够得出: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从而再以课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力学角度分析出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同时给出实例,让学生判定在什么状况下做功,在什么状况下不做功,加深学生对做功两必要因素的相识。
  在探究功的计算时,由于“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我留意联系实际,通过在课堂让学生个别体验,〔搬砖头多少和高度的不同〕和多媒体分析引导,使学生获得较生动的感性相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力越大,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就越多;顺势引出关于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从而得到机械功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在引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学问,学习W=Fs并让学生自己得出变形公式,相识功的单位的规定:1J=。同时我在课堂中设计了两个练习题,并从题中引入W=Gh这一公式,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的运用,稳固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由于沪科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教材对功的原理没有进展特地介绍,但功的原理〔运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是一个很重要的普遍原理。我针对教材特点,认为本节课其次段文字是引入功的原理的教学锲机,引导学生阅读本段内容,重新让学生相识: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即为机械功,同时又通过干脆用手做功和用机械做功多少的课件演示,让学生探讨书上FS=Gh所蕴含的意义,从而得出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的结论。 
3、课堂小结。〔1〕、学问内容小结:要点由学生共同来总结.
〔2〕、学习方法小结:总结如何抓住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板书设计
第三节做功了吗










1、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机械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通过距离的乘积叫机械功。
4、怎样计算功
功=力×距离
(1)公式:W=Fs
(2)单位:1J=
5、运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第 9 页

《做功了吗》说课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平平库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