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5篇
第一篇
为了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我社于近期深入村开展工作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基层座谈等方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生产生活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产业,农民增收乏力。经济林木发展上规模不大,品种单一
,无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销售困难。中药材种植面积小,未成规模,品种单一。(二)、务工人员方面:外出务工人员技术技能欠缺,增收能力弱。(三)、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村里年青人大多外出打工,住在村上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地处偏远沟,长期从事基础性农牧业生产,发展思路不清晰,反应迟缓,竞争意识不强。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发展动力不足。(四)、村级党组织建设亟待加强,村级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存在差距。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偏低,村“两委”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限。(五)、“”洪灾的发生,造成部份基础设施受损、耕地损毁、农作物损坏。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并举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把培育水果和中药材基地、发展特色养殖业等作为农业增收的第一要务,突出地方特色,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生态休闲农业并举,打造特色农旅产业示范村,推进村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二)精准扶贫与整村推进并重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撑,落实脱贫攻坚措施,实施连片开发建设,整村推进脱贫攻坚。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奔康为重点,以培育农业增收支柱产业为核心,突出交通、产业、村社环境治理三大重点领域,配套推进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建立政府、社会、群众多元化投入机制,实现资源和资金的整合利用,努力实现全村协调发展。(三)政策托底与产业带动相融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困难群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将五保户、智障户、残疾户、特困户等无劳动能力的建卡贫困户通过纳入低保、政策补助等方式购买农村养老保险,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产业建设、股权配股等方式给予托底保障;对因灾、因学等原因导致短期致贫的贫困户,政府给予积极救助;对有劳动力,但经济发展能力差的贫困户,通过企业、业主、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产业带动,帮助其发展产业,建立增收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四)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同步大力培育劳务、水果、中药材、畜禽等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围绕全县总体规划目标,立足本村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重点打造生态水果基地、药材基地和生态肉牛肉羊跑山鸡养殖基地。健全“专业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紧扣就业市场和农村产业技术需求,结合新型农民素质教育,加强就业转移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水平,夯实农民增收路径。(五)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相伴结合“”洪灾恢复重建,加强道路交通、生产生活用水、村社环境治理、基本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出行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购物难、环境差、保障低等民计民生问题,提高农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抓好乡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实施“堡垒提升工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落实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举措,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推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六)、做好“
”洪灾恢复重建项目编制及申报,尽可能地争取更多更好的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使灾后恢复重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七)、加大对帮扶村工作的研究分析,力求精准发力。立足部门自身实际和能力,着力抓好思想帮教,政策帮扶。
第二篇
按照中央、省、州、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六个精准”目标要求,我乡立足实际,积极对照目标任务,强化措施,为XX年底全面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严把审核关,扶贫对象精准
根据精准识别相关文件及“回头看”等前期工作的要求,我乡通过走访排查、召开户主代表会等方式,于XX年1月最终识别贫困户77户238人、贫困村3个,已脱贫42户124人,目前剩余贫困户36户114人脱贫和3个贫困村退出。
二、因村因户施策,项目安排精准
根据我乡“十三五”规划,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各村支部核心引领作用,统筹协调“六个一”力量,一是在大叶子、羌活、岩里3个贫困村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巩固提升现有产业,集中发展种养业,适当改良核桃、甜樱桃、苹果、中药材、高山牦牛等现有产业,确保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有所突破。二是根据每户贫困户具体情况,通过各村产业发展借款、帮扶工作组对口帮扶、
驻村工作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